经询问得知,从小男孩三四岁起,父母就在家中常备头孢、阿莫西林等消炎药,小男孩一出现身体不适,他们就给他服用这些药。病情严重时还会去诊所要求打针或输液,注入更大剂量的头孢类消炎药,导致把他的鼻腔脓性分泌物送化验后,发现他体内存在一种名叫“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超级细菌。
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治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痒等症状,和感冒的症状很相似。常有家长把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治,从而频繁滥用抗生素,殊不知这可能使孩子产生耐药性。许多感冒药里都有扑尔敏等抗过敏成分,因此在服药期间,孩子症状能够好转,但是停药后症状又会出现。其实,过敏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这些患儿产生了耐药性,当他们真正需要用抗生素时就麻烦了。医生提醒,当“感冒总是治不好”或“咳嗽超过两个月”时,大家要考虑是否患过敏性疾病。如果孩子是对粉尘螨过敏,建议考虑脱敏治疗。此外,市民应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做到勤洗晒被褥、使用空调前充分清洗空调网格、定期开窗换气。用药误区须警惕误区一、不要什么药都用温开水送服
维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属于水溶性制剂,很不稳定,遇热后容易被破坏而失去疗效。益生菌:一些对肠道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制品,用温度稍高的水服用,可能会杀灭菌群而影响药物效果。预防疫苗:给宝宝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前后,都应避免食用热的食物或喝热的饮料和水,因为疫苗会在高温下被杀死而失去活性。助消化药:一些帮助开胃助消化的药物,是通过药中所含的一种活性蛋白酶发挥作用的,这种酶遇热后会凝固变性失去作用,从而达不到助消化的作用。误区二、不要吃药后马上睡觉服药后马上睡觉,往往会使部分药物粘黏在食道里,这样既影响药物发挥作用,又可能损伤食道,最好半小时后再睡觉。误区三、不要漏吃药,补不补,看情况普通的药物漏服一次没关系,但如果是需长期服用的药物,漏服就会影响疗效,甚至加重病情。多数药物漏服,如已接近下次吃药的时间,就不要补服了。误区四、不要吃药时只喝一点点水因药物会不同程度损伤肝脏和肾脏,需用水来加速代谢,一般药物,喝60~毫升的水;服用抗生素类、退热药、止泻药等药物时,每天至少要喝毫升以上的水。也有服药后5分钟内不喝水的,如止咳糖浆。误区五、不要掰碎水溶后吃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被药片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是中成药,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可以用清洁后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误区六、不要忽略服药时间饭前服用:是指饭前1或2个小时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很多止泻的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饭时服用:是指在饭前或饭后片刻服用。一些开胃的或帮助消化的药物应在饭时服用。饭后服用:是指饭后半小时或1个小时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一般来说,抗生素类等大部分药品都适合在饭后服用。误区七、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不能吸烟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关于吃药你须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