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恭城上门女婿,只为撑起那个家

北京痤疮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80.html

  因为妻子外家的人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生活难以为继,38年前,他带着妻子来到外家生活,扛起了这个家。

  38年来,他为岳母、岳祖父和岳祖母养老送终,把小舅子小姨子养大成人,并对多年来疾病缠身的小舅子不离不弃,借钱为他治病,悉心照料他的生活。

  他叫莫玉付,今年62岁,生活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栗田村。作为村里的女婿,莫玉付的一举一动都看在村民的眼里,也让村民们颇为感动,他们都说莫玉付是名副其实的“好姐夫”,“半个儿子”撑起了一个家。

▲莫玉付照顾赵治臣吃药。记者申艳 摄

结婚第二年他到外家当“梁柱”

  栗田村距离恭城县城有55公里。1月29日,记者在去栗田村的路上一直在琢磨莫玉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他不离不弃坚持了38年?

  见到记者一行人进屋,正在堂屋火盆前剥玉米的莫玉付立即起身相迎,伸出长满老茧、像铁钳一样的手来招呼。

  莫玉付身材矮小,身高只有1.5米,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一个典型的庄稼汉子。

  招呼大家围坐在火盆前,莫玉付剥着玉米,讲述着过往的日子,表情和语气都很平静。

  莫玉付本是三江乡三寨村人。在媒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栗田村的姑娘李荣英。年,同是24岁的两人结了婚。婚后第二年的一天晚上,李荣英流着眼泪告诉莫玉付,外家人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原来,李荣英幼年丧父,母亲患小儿麻痹走不了路,爷爷奶奶当时都已70多岁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8岁的妹妹和一个12岁的弟弟赵治臣(随母姓),赵治臣还患有先天性夜盲症。由于没有顶梁柱,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

  “老婆流着眼泪望着我,我当时没有说话,我知道,只是送些红薯玉米过去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莫玉付一夜无眠,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自己正是应该对家里承担起责任的时候……

  次日,莫玉付红着眼睛对自己的父母说,他打算搬去外家生活。坐在一旁的妻子听他这么说,立即失声痛哭起来。莫玉付的父母面面相觑,沉默良久,莫玉付父亲开口了:“那边没有劳动力确实过不了日子,你们过去也行。”莫玉付的母亲擦着眼泪接过话:“你过去了,要把那边的老人当自家老人照顾,缺什么少什么你们回来拿。”

  当天晚上,莫玉付收拾随身衣物带着妻子来到了栗田村。

多年尽孝心为长辈养老送终

  见女儿女婿来了,岳母也哭了,她说“要苦了你们了……你们来了,就挑起这个家的担子吧。”

  外家太穷,只有几间土砖房子,莫玉付用木板在稍大的那间隔出三四平方米大小的空间,就是他和妻子的房间。

  既然来了,就必须安下心来。莫玉付和妻子天天去生产队出工,他做事努力,每天挣10个工分,李荣英每天挣7个工分,按当时的价格,每工分相当于0.22元。可是,外家算上莫玉付夫妇一共有7人,只靠他们两人的工分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每年到了下半年,莫玉付就会跑回自己家拿些玉米和红薯过来,才使得一家人勉强不饿肚子。这样艰难的日子持续到年包干到户之后才慢慢缓解。

  年,80岁的岳祖父身体急转直下。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老人去世,得由长子或者长孙送终。莫玉付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被亲戚们授以长孙的身份,双手捧着岳祖父的头给他送终。老人嘱托莫玉付:“我要闭眼了,后面的事都看不到了,你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岳祖父的声音越来越小,莫玉付赶紧回答说:“您老放心,我一定把弟妹带大带好。”

  岳母因小儿麻痹症不能走路,晚年又患上尿毒症。当岳母身体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莫玉付就背着她步行7公里去三江乡卫生院看病。“家里没钱,看病都借钱,你们以后还要过日子的。”岳母常劝他放弃对她的治疗,可莫玉付说借钱不怕,日子紧一点也不要紧,人在才有亲情在,过日子才有意义。在莫玉付不懈努力下,岳母坚持了好几年。

  年,岳母去世,年,岳祖母去世。莫玉付分别以长子长孙身份为她们料理了后事。

  村里人说,莫玉付本来只是女婿,是个外来人,算是“半个儿子”,可他却做了儿子该做的所有事情,还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周到,实在难得。

担大哥责任把一对弟妹养大

  莫玉付和妻子李荣英都是小学文化,他曾对小舅子赵治臣寄以希望,希望他多读书出人头地。为了给小舅子交学费,莫玉付到处借钱。赵治臣也很争气,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然而,因为天生患有夜盲症的原因,他的上学之路很快中止。初中毕业后,赵治臣因为视力迅速下降辍学回家。

  赵治臣因病辍学回家,莫玉付想起答应岳祖父的话,决心把他照顾到底。

  赵治臣成年后,莫玉付想给他成个家。村里的媒婆跟莫玉付开玩笑说:“我要是给你家小舅子找个老婆,你就得给我买双皮鞋。”莫玉付一口答应,说只要亲事能成,不要说皮鞋,皮衣皮裤都行,要多少钱都答应。然而,因为赵治臣视力的原因,先后谈了两个姑娘都没成,至今单身。

  赵治臣对姐夫充满了感激。他说:“我虽然眼睛不好,但心里清楚得很。姐夫扛起了这个家,让我和妹妹长大成人,帮妹妹成了家,还承担了原本应该由我来承担的责任,我又是感激又是愧疚。要说姐夫对我有多好,我可以说,没有姐夫我早就死了。”

  赵治臣从小就很懂事,性格也很要强,一直想法帮助姐夫。小学初中期间,他放学就上山砍柴,哪怕是从树上掉下来,或者是摔倒在山沟里,他都没吭声。

  有一年,莫玉付在离家三公里远的山头种了杉树,赵治臣小时候曾去过那里,以为凭记忆自己可以到达,就想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大清早,他牵着家里的狗悄悄出了门,结果遇上暴雨迷路了,进退不得的他只得让狗赶紧回家。那条狗回到家后,一直在莫玉付身边打转转,又用头拱他的脚。莫玉付意识到可能出事了,就跟着狗往山上跑,可找遍了整个山头也没见到赵治臣。直到当晚9点多,莫玉付才在山下一户村民家里找到他。原来,那户人家的人路过时将站在暴雨中的赵治臣带回了家。

  由于视力问题,赵治臣现在的生活也只能靠姐姐姐夫来照顾。村民李太保说,莫玉付对赵治臣比亲弟弟还好,有这样的“好姐夫”,也算是他不幸中的大幸了。也因为如此,村里很多人都管莫玉付叫“好姐夫”。

不离不弃举债为小舅子治病

  如今,莫玉付的一儿一女都已长大成家,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们都对舅舅赵治臣非常好,把他当父亲一样来孝顺。莫玉付的儿子莫小峰告诉记者,舅舅没有子女,他和姐姐就是他的子女。家里穷点不要紧,但一定要让舅舅和父母吃饱穿暖。只要自己一回家,能见到爸妈和舅舅三人围坐在火盆前烤火,自己和姐姐付出多少都愿意。

  去年3月份,赵医院,病情严重,村里卫生室、医院都不敢接,最后是被送到市里。最终,赵治臣被诊断患了尿毒症,经抢救和长达半年多时间的治疗,病情才平稳。这一折腾,前后花了7万多元医药费,当中有莫玉付卖掉家里杉树得的钱,还有向亲朋借来的钱。

  之后,赵治臣每个星期要透析两次,花费也非常大。对此,莫玉付说:“我们四处借钱不要紧,端屎端尿服侍他,我们也心甘情愿,谁叫我们是兄弟呢?有些东西永远都不能丢。”

  丈夫38年来所做的一切,妻子李荣英都默默记在心头,她非常庆幸自己嫁了一个好男人。“我们农村人不知道怎么说,我只知道,这辈子全靠他,要不然,我们这个家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他当年答应爷爷的话,还真是做到了。”李荣英说道。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申艳 通讯员李振杰 实习生陆柯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cqf.com/jbjc/13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