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
于刚资深眼科医生
来源: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得到大学学员于刚演讲
本文转载自得到APP,原文首发于年6月30日,标题为《医生这个职业好在哪里》。
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得到大学学员
于刚演讲(视频26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6月30日,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暨春季毕业典礼在上海举行,资深眼科医生于刚做了主题为《医生这个职业好在哪里》的演讲。
以下是于刚演讲全文。
我是于刚,一名小小的医生。刚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花姐,说我是中国小儿眼科第一人,我可不敢这么认为。
不过,到这个月,我做小儿眼科医生,就整整40年了。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来自得到大学北京三期一班。今天我站在这里,你一定会觉得我是来教你如何当医生,或者如何上得到大学。不是的,今天我要借得到大学的舞台当一次“推销员”。
我要向所有的年轻人“推销”一个职业——医生。
说起职业选择,大家肯定会想收入怎么样呢?这个问题不用你发愁,名医收入高,全世界都一样。
今天我主要想给你讲的是当医生的另外3个原因。
听完我的“推销”,如果你家有高考生,你可以推荐他学医;如果你家里有年轻的孩子,你可以从小引导他学医;如果你以后跟医生打交道,你会更多地了解医生这个群体。
快速反馈
说起学医,你肯定会说“负面新闻多”“正能量少”“医生值夜班非常辛苦”“医患矛盾紧张”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真的。
而且,医学这个行业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医院的第一个台阶而已。
那同样的年轻、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教育投资,我为什么不选一个“一毕业就有高收入”的专业呢?
比如证券投资行业什么的,这个投资的回报率是谁都能算得清的。但是,你把孩子辛辛苦苦养大、你把他当做掌上明珠,就是为了算那些账吗?
我们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存在感、有成就感、有幸福感的人,而且一生都是这样的人。
在我看来,最能满足你的这个期望的职业,就是医生。
为什么我向你推荐医生这个职业呢?我们把时间往前推36年。那个时候我26岁,是医院的一名医生。
有一天出门诊,来了一位62岁的大爷,他是斜眼,眼睛斜了62度,完全失明了,他要求做手术,我跟大爷说能做手术,但做完以后仍然是看不见的,大爷说那我也做。
最后我给他做了斜视手术,手术花了40块钱,时间用了30分钟。
这个手术其实是个小手术,对于我们眼科医生来说,当时做这个手术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印象特别深,那天天很冷,已经黑了,突然病房的门被推开了,大爷气喘吁吁地扛着40斤土豆走了40里路来谢我。
后来聊天我才知道大爷做斜视校正手术不是老来俏,而是他在工地受重伤,老伴在家瘫痪,这位原来在农村务农的大爷不得已到城里打工,一个好朋友介绍他到工地去下夜。
但是他们那儿有个俗话叫“眼斜心不正”,所以工地没录取他。
说到这里大爷腼腆的一笑,“做完手术又去,他们把我录取了,我现在还管着四个人,用我们现在的话叫保安队队长。”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医生身边。医生这个职业,每天都可以得到快速反馈,每天都能得到情感的回报。
我不过是给这位大爷做了一个普通的斜视手术,却可能改变了大爷一家的命运。那袋土豆是我人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那年我26岁。
这就是我向你“推销”医生这个职业的第一个原因,医生可以得到快速反馈。
终身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所有职业都是这样,但后来我才发现,很多职业反馈的周期非常长。一个公司一年才开一次总结会,年终才发一次奖,而医生每天都可以得到反馈。
很多人爱玩游戏,让玩游戏的人陶醉的其实是快速反馈,哪怕收到的是游戏世界的虚拟反馈,他们通过玩游戏可以获得在这个社会的存在感。
26岁的时候,我算被那位大爷“开了光”。
跟大家吹一个牛,自那以后我在医学道路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34岁当了河北省最年轻的院长,38岁获得晋升正医师、第四届全国优秀院长,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全省突出贡献专家,还当上了市政协副主席。
在我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时,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辞掉所有职务,医院工作。
最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其实我就是不想再操心了,我想凭自己的本事和手艺,到北京安享晚年。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有一天,医院出门诊,病房跟我说你来会诊,我到病房一看,一个出生才十天的孩子,因为患呼吸窘迫,给下了病危通知。
给孩子做CT的时候,发现孩子的鼻腔里有两个特别大的囊肿,我们几位专家会诊之后,判断是鼻腔肿物。
虽然我们做了各种努力,但是这个宝宝太小了、合并全身其他的脏器衰竭,经过多方抢救,孩子还是没有存活下来。
在后来的半年里,我们又连续接诊了数个类似病状的婴儿。
当时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儿童的鼻腔肿瘤没有这么多,于是我和全科的医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文献,发现以前我们的诊断是错的,这是一种叫做婴幼儿泪囊膨出症的罕见儿童泪道病。
那是15年前,我们国家小儿眼科界泪道病的治疗是一片空白。每天我都看到家长抱着新生儿泪囊炎的宝宝怀着希望来,最后失望而归。
看到这些孩子我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内心非常沮丧。医院的眼科主任,我觉得我过去二十几年的所学所用毫无用武之地。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知耻而后勇”,在那之后,我遍访全世界儿童泪道方面的名医,先后去了德国、加拿大、美国考察泪道最新的治疗进展情况,查了多篇科研文献。
初步设计出了数种儿童泪道的新型手术方案。但是当时,也仅仅是方案而已,这些手术,医院做过。
大家知道儿童泪道手术有多难吗?
我们要在0.9毫米的儿童泪道里给孩子做手术,这个小管比一根火柴棍还细,我们要在这个小管管里边做各种检查、插管、做手术、做激光,有时还要伸进去一个内窥镜,况且宝宝是要在全身麻醉下手术。
可想而知手术的难度。
那时候我刚到北京,也没有什么资源,那段时间每个周末都是开车里,到外地去,在解剖室做大量儿童泪道手术实验,有时做完了实验都是凌晨2点了,第二天还得赶回北京上班。
最后,我们终于攻克了儿童泪道手术的难关,同时发明了几种儿童泪道插管手术新技术,我们还把国际上最先进的儿童泪道窥镜、儿童球囊管技术引入了中国。
我和我的弟兄们,在12年的时间里为近名“泪眼宝宝”成功实施了各种泪道手术。
我们“泪眼宝宝”手术术量、手术难度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那个时候我的感觉真的是又变了一个样。
我经常听到周围的年轻朋友抱怨,还学会一个词叫“职业疲倦”。
我认为,“疲倦”这个词是由两个词组成,而做医生每天都要面临全新的挑战,你可能会有“疲惫”,但是你永远不会有“厌倦”。
这些挑战像一只上帝之手,把我从安度晚年的舒适区一把拽出来了。
我在国内得到三项儿童泪道手术的国家专利,都是那时候我在北京继续学习的成果。那年,我50岁。
这就是我向你“推销”医生这个职业的第二个原因,医生让你保持终生学习。
成为好人
做人、做事最怕一眼望到头。
大家没有见过,北京的老式电梯里总有一个开电梯的女工,每次上电梯我都替她着急,这个工作怎么做?从上班第一天起你就看到了你退休的样子。
医生这个职业不是这样的,医生这个职业没有一马平川,它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你就爬吧,你就奔吧,这是一个一生都有奔头的职业,这个职业让你成为终身学习者。
按百岁人生理论,我今年60岁,还有40年要过。
如果让我带着前60年的知识积累度过后40年的日子,我一定会成为一个老傻瓜,或者我只会在打麻将、跳广场舞中度此余生。
幸好我是一个医生,我养成了不断学习、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永葆年轻。
去年我在得到App做了一门儿童视力的课程,《如何管好孩子的视力》,当上了“得到系”老师,今年,我自己悄悄报名得到大学、六十多岁了再来做个学生;今天站在这里,就是想挑战一下,一个60岁的老大夫,能不能经过训练、好好地完成一次公开演讲?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悲伤的故事。
年的一天,我在接门诊,一个农民兄弟带着几个月的婴儿来就诊,这个不幸的孩子,患的是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病医学上俗称叫“猫眼”,又称眼癌,在晚上,孩子眼睛会像猫一样的发出黄色的反光。
当时我们国家对这种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为了保命,必须要摘掉双眼眼球,如果再晚几个月,孩子就有可能眼球和性命都不能保全了。
我跟家属交待完病情以后,几位家长抱头痛哭。
做医生这么多年,对各种疑难杂症司空见惯,已经练出了一副绝对理性的硬心肠,我们不能陪着哭,得理性地帮助家庭选择医疗方案。
结果,到了下午,保卫处打来电话,医院东门的垃圾箱有一个弃婴,因为眼睛上包着纱布,怀疑是眼科的病人,叫我去一趟。
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情景,垃圾箱中,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打开纱布之后,孩子没有哭,一双无辜、无助的像小猫一样的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
后来,这样的事儿,医院经历了4次,4个弃婴,其中有两个是视网膜细胞瘤的婴儿,作为眼科主任的我却无能为力。
当时治疗方式就是发现一只眼摘一只眼,摘眼球是为了保命。
后来我发现欧美国家的现先进治疗方案是给孩子使用“化学减容”,把肿瘤通过化疗变小以后,再做冷冻或者激光治疗,保全生命的同时保全眼球。
于是我开始跟血液科的专家讨论,动员他们去试。但是,他们的工作也很繁重,加上做此事有很多风险,所以做不了这个事儿。
我又想起那个小婴儿,我仿佛又听见了手术室外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内心萌发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想法,我自己带头冒险尝试做“化学减容”。
在当时,这是非常冒险的决定。
因为国家是有明文规定的,眼科医生是不能做血液科医生的事情,如果出现危险,很有可能被刑事诉讼,终身失去医生的资格。
幸运的是,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的好朋友,一名国内著名母细胞瘤专家的大力支持。
后来,我带着全科的眼科医生,为这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孩子,先做完化疗再做眼科的各种治疗。
最多的一年,我们就接诊、治疗了70例的患者,85%的孩子保住了眼球、也保住了生命。
后来我和这位教授一起把这个新项目介绍、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
来参加开学典礼之前,我问了一下,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推到了全国的家医院了。现在来我们这里治疗的“猫眼宝宝”绝大多数都不用摘眼球了。
说到这里我想告诉你,当医生的第三个原因,他让你终生做一个好人。
最后总结
讲到这里也许也许有人会说,于大夫你可真善良。告诉你,其实你要是当医生你也会这么干,这是医生的本能。
医生让你不得不成为一个好人,这个需要隐忍、耗时漫长、需要敬畏的职业,让你每天都去帮助别人,让你终生都在救死扶伤、积德行善。
品性不好干不好,不负责任干不好、脾气不好也干不了。你说,一个年轻人要是做了这个职业,家长该多放心啊。
我声明一下,并不是只有著名医生才会有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每一个医生身边。
正是这种人生的体验,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也使我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请在座的各位回忆一下,在飞机上,在轮船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广播,“在场有没有医务人员?”
无论你是在度假还是在旅游,一旦出现需要帮助的患者,只要你是医生,你都要第一时间冲出来,这是医生必须承担的无差别社会责任,这也是这个职业应该享受的殊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这种级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大家听说过吗,有人饿了,厨师需要站出来,哪家公司账做得不好,会计需要站出来。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说,于大夫,当医生太累了,我告诉你这不是负担,这是一种荣誉。
以前我们找职业就是找饭碗,现在你还觉得让你的孩子捧一个金饭豌很重要吗?全世界都说名医收入高,但是我们希望的,其实是我们的孩子找一个终其一生、让人生价值能最大化的职业。
这个职业我认为,就是医生。
什么是好职业?我是今天在场的同学里,岁数偏大的,62岁了,我想倚老卖老地说一句:
选择职业和选择婚姻是一样的。一段美好的婚姻并不是让你找一个你最爱的人,而是要找一个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听完我的故事,你也许有了这种感觉:医生就是这么一个好的职业,医生让你收到快速反馈;医生让你终生学习;医生让你成为一个好人。
医学这个行业,其实没有第一,但是今天,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小儿眼科医生,是第一次个站在公共场合“推销”医生这个职业的人。
请各位帮帮忙,告诉身边的孩子,如果你要选择未来的职业,那就去学医!
得到的同学们,我爱你们!
得到的老师们,我也爱你们!谢谢大家!
一入医门,永不后悔,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