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儿童的视力发育
儿童出生后视觉处在发育阶段,并不能马上达到正常视力。因此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
根据文献报告,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是:2岁0.5--0.6;3岁为0.9;4岁为0.9--1.0;5岁和5岁以上为1.0或1.0以上
二、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的定义是: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三、弱视是先天吗
在临床工作中,不少的家长这样问医生:“弱视是先天的吗?”我们认为,家长这样提问是出于对弱视儿童预后的关心,他们以为先天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不好,如果不是先天性的,治疗就有信心了。
年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弱视分类标准中以及年卫妇幼发第17号文《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中,均没有“先天性弱视“,这一名称。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弱视主要是出生后视功能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是后天性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在我国弱视分类标准中,先天性弱视已不提了,所以弱视儿童的家长当理解到,真正的儿童弱视先天性是极少见的。
四、弱视有哪些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专家们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患有单纯近视的儿童,看远模糊,看近还清楚,视觉细胞和神经还能受到外界物象的刺激而不会衰退;弱视则不同,由于患眼的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远视力低于0.8,如果不及时防治,患眼的视力便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长此以往,必然会加重健眼的负担,健眼的视力也会逐渐衰退。因此,弱视眼对于患者来说,将影响一辈子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他们的眼里,立体视觉模糊,因面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位置和远近。对于弱视儿童来说,弱视眼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将严得影响他们的学习。
五、弱视程度怎样分级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年制定的标准我国将弱视的轻重程度分为三级:
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重度弱视:视力为≤0.1
以上视力包括裸眼视力或配镜后的矫正视力。以最高视力对照上述标准
六、弱视眼主要表现是什么
弱视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8
(2)有屈光不正。
(3)可以有斜视存在。
(4)可以有固视异常。一般认为,视力≤0.2的弱视儿童常伴有固视异常,约占弱视眼总数的28.5%~43.3%
(5)有拥挤现象或分读困难。弱视眼在有视力时,尽管视标大小、照度和距离相同,但是视标间隔不同所测视力的值不同;间隔愈疏,视力愈高,间隔愈密,视力愈低,这就是弱视眼所特有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拥挤现象或分读困难。在给弱视儿童查视力是时,常发现视力表同一排中两边的视标能看到,中间的视标看不清,可以相差1~2排以上,这也是拥挤现象。
(6)复绘图形失误。家长可以预先绘制几种简单图形,让患儿复绘。如果患儿不能准确复绘或者起笔与止笔不能碰在一起,这也是弱眼常常出现的一种表现。
(7)其他如眼球震颤等。
七、隐斜是怎么回事
隐斜即隐性斜视,属于斜视的一种类型。两眼的肌力不平衡具有偏斜的趋向,但在平时,有眼肌间的协调而得到两眼物象的融合,在外表上不出现斜视状态,称为隐斜。在交替遮盖左右眼时,发现被立即撤去遮盖的眼球移动或偏斜,这就说明患儿存在隐斜。
由于隐斜儿童具有有良好的融合功能,仍能维持双眼单视,所以在外表上看不出眼位偏斜或斜视。
隐斜与显斜是可以转化的。隐斜可以经过间歇性斜视逐渐变成恒定性斜视,即显性斜视。隐斜与间歇性斜视的发现,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弱视是有意义的。
八、什么是近视、远视和散光
弱视儿童绝大多数需要配戴眼镜,这些眼镜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那么,什么是近视、远视和散光呢?
(1)近视眼
在不使用调节力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不是聚集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前,这样的眼睛看到的景物是模糊的。这就是近视眼。
近视又分为轴性、曲率性、指数性和调节痉挛性四种
儿童近视应以防为主,滴用调节松驰药水,并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保持30厘米左右的阅读距离。
(2)远视眼
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集在视网膜后,这样的眼睛看到景物也是模糊不清的,当增强调节力后视物可显得清晰,看近物则需要更大的调节力,因此看远物比近物清楚,这就是远视眼。远视儿童在眼前置一合适的凸透镜可补偿调节力不足。
远视眼可分为轴性、曲率性和指数性三种类型。
远视眼主要靠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3)散光
散光眼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聚焦成一个焦点,易成为两条焦线;二焦线之间的距离,决定散光的度数。借助于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的距离,均不能成一清晰的象。只有配戴合适的散光眼镜,才能看清景物。
散光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两类。
散光眼主要是配戴适度散光眼镜矫正。
九、斜视性弱视儿童是否都要手术
斜视性弱视的儿童是否要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斜视性弱视都要手术的,但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首先考虑斜视矫正手术。
(1)在1—1.5周岁内完成手术为宜。新生儿斜视的早期手术,对于建立双眼视觉和防治弱视意义重大。
(2)1—3周岁内发生的斜视,如果在佩带矫正眼镜后仍有斜视,可考虑手术矫正斜视,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健全与完善。
(3)3周岁以上发生的斜视经过斜视训练或治疗后,视力已经恢复正常,但戴矫正眼镜后眼位仍不改变者,可考虑手术矫正,有利于巩固视功能,有利于建立与完善视觉功能。
(4)对于弱视训练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比较好的交替性内外斜视,应当及时进行手术矫正。有助于建立完善双眼视觉功能。
有些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后出现复视现象,则说明斜视发生前患儿没有双眼视功能。斜视矫正后一旦出现复视,可以通过训练的方法治好。简单的复视训练方法是令患儿将手指伸向前方,注视自己指尖,然后渐渐地将手指向自己的鼻根部移动,直至又出现复视为止。如此反复练习。也可以应用同视机进行训练。
十一.弱视不治疗也会痊愈吗
可以肯定地说,弱视不治疗是不可能会好的,不但要治,而且要及时。弱视眼不仅仅是视力不好,而且立体视功能未建立或不完善,将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成年后也影响就业。
由于3岁前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10岁为治疗的敏感期,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很容易形成弱视,比如居室的光线过暗,或者单眼不适当的遮盖等,一旦这些因素消除,视觉发育又可以正常进行。13岁以上治疗基本无效(现在也有大年龄弱视治疗的临床病例,效果也不错)。
所以对于弱视儿童的防治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生和家长都不能有不治疗弱视也会痊愈的松懈思想。
十二.影响弱视疗效的人为因素有那些
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有些弱视儿童治疗时间短,视力上升快;有些弱视儿童治疗时间长,视力上升很慢甚至不上升,家长和医生都很着急。这时,我们应当仔细分析一下,在弱视儿童的治疗中,有没有下列人为因素在影响治疗效果。
(1).医疗方面医疗条件是否好,治疗方案和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恰当。
(2)家庭因素有些弱视儿童家长,常因工作忙而不能带弱视儿童按时复诊,也有些家长对弱视儿童的家庭治疗不够重视,不检查,不督促,甚至眼镜也不予配戴等,也有的家长只重视虚假广告,相信小报,放弃正确的治疗方法,改用所谓的快速的新方法,新工具,结果相反而延误了治疗
(3)患儿因素有些弱视儿童拒绝配戴正视镜,拒绝遮盖治疗,家庭治疗不认真或不正常,或者偷看电视、录象或打游戏机等。
(4)环境因素有些弱视儿童经不住其他孩子的嘲笑,说配戴矫正眼镜是“四只眼”,遮盖治疗是“独眼龙”等,因此弱视儿童拒绝配戴治疗镜、放弃遮盖疗法。也有个别老师对于儿童弱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把学习和治疗对立起来,使弱视儿童没有时间进行治疗。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