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远视储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眼球为远视状态,屈光度数平均为+2.50~+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眼球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一般到15岁左右发育为正视眼(屈光度数为-0.50~+0.50D之间),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行睫状肌麻痹后进行电脑验光,以等效球镜度数(球镜屈光度数+1/2柱镜屈光度数)表示。6岁学龄儿童的远视储备平均为+1.38D,随后远视储备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每年以平均+0.12D速度减少,8~9岁阶段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0.37D),到达12岁时进入正视眼的屈光度数范围。部分儿童青少年在6岁前即已用完远视储备,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眼。值得注意的是,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度)的风险很大增加。01
眼轴长度
依靠眼轴长度数据,可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预测的灵敏度,因此眼轴长度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日常筛查和临床诊疗的常规检查指标。由于病理性近视眼的并发症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与眼轴过度延长密切相关,因此控制眼轴长度也是预防病理性近视眼的关键。新生儿的眼轴长度约为16.5mm,出生后3月龄时约为19mm,9月龄时约为20mm;在3岁之内增长较快,共约增长5mm。眼轴长度6岁时约为22.46mm,随后每年平均以0.09mm的速度增长,7~8岁时增长幅度最为明显(0.22mm),15岁时约为23.39mm。01
注意事项
视力因素:判断学龄儿童眼球的远视储备是否在参考区间时应考虑年龄和视力,即学龄儿童的视力应当在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内,注意远视屈光度数高可能引起弱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提出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3~5岁为0.5,6岁以上为0.7。若单眼的远视屈光度数≥5.00D,或双眼的远视屈光度数相差≥1.50D,或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应当警惕弱视的可能性。动态匹配:屈光度数是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各种屈光成分的综合作用结果,尤其眼轴长度起到主导作用。
随年龄增加,眼球的远视储备与眼轴长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眼球的远视储备逐渐降低,而眼轴长度逐渐增加。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在近视眼发生之前,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之间存在动态匹配和补偿过程。一旦近视眼发生,眼轴长度将起主导作用。在判断儿童青少年眼球的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性,须结合多次纵向数据加以判断。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