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科普付晶教授推拉训练让孩子

编者按:

小编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曾经被误诊为弱视,接受了一段时间弱视遮盖治疗后,发现其实只是需要配戴眼镜矫正视力的高度近视,不过这段经历小编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幼儿园里,一群小朋友都会追着你问:“咦,你是独眼龙吗?”。最近,医院付晶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推拉模型训练,该训练方法有望代替部分传统的遮盖治疗,让孩子摆脱“独眼龙”的经历。我们有幸采访了付教授,请她给大家科普一下弱视以及弱视治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弱视?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弱视?

弱视是一个常见儿童眼病,在儿童眼病中患病率占到第二位,主要发生在视觉的发育期。一些眼病的因素阻碍了视觉的发育,会造成弱视。我们常见的造成弱视的相关眼病有高度的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单眼性的斜视,以及一些引起形觉剥夺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的先天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由于引起弱视的眼病不同,临床上弱视可以分为四类: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

什么是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性弱视对孩子的视觉发育有什么影响?

参差,在中文中的意思是两个事物之间差距比较大。我们可以把眼睛看成一个自动对焦的相机,想要看的清楚,我们就需要有良好的光学系统和底片。光学系统就是相机中的镜头、光圈等,在人眼就是屈光系统。屈光的问题,就好比相机的镜头、光圈上出了问题。屈光参差,意思就是两个眼睛的屈光状态有一定差距,当这个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屈光问题比较严重的那只眼睛,成像模糊,同时受到好眼优势的影响,被抑制了发育,产生弱视。

弱视,从定义上看,视力不能通过常规屈光矫正到正常并且低于相应年龄儿童的视力,同时眼部没有其他明显的器质性眼病,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弱视。弱视首先会影响视力,其次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

人有两只眼睛,除了单眼视力,双眼在一起还有一个双眼视觉的功能。双眼视觉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同时视,第二级是融合视,第三级是立体视。第三级是双眼视觉最高级的功能,是在前两级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双眼视觉谈起来不像视力那么容易理解,在高科技的今天,我们可以用3D电影来帮助理解。看3D电影时,我们要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偏振光眼镜),戴上眼镜之后,我们两个眼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分别是从2台不同的放映机放映出来的,当来自双眼的信息图像在我们的大脑当中整合成一个完整、立体的图像,我们就会看到生动,立体、类似真实世界的三维画面。但是如果我们双眼有一定的疾病,没有良好的双眼视觉功能,那么就不能享受3D电影的乐趣,包括现在新兴的VR技术,虚拟现实的体验等等。所以说弱视不仅仅是一个视力问题,还会影响我们双眼视觉功能(立体视觉)。

传统弱视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在弱视治疗里,临床上有非常经典的治疗方式,屈光不正的矫正和遮盖。刚刚谈到弱视的分类:屈光不正弱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前两大类弱视都是与屈光相关的,这两类弱视可以占到弱视患病人群的85%以上,所以屈光问题的解决是弱视治疗的重中之重。屈光矫正就是配戴眼镜,通过散瞳的方法,检查出真实的屈光状态(度数),然后配戴合适的眼镜。对于后两种弱视,斜视性弱视通常也伴有屈光问题;形觉剥夺性弱视,特别是先天性/外伤性白内障的患儿,当去除了自身的白内障之后,同样存在一个屈光矫正的问题。所以说弱视治疗的首要问题是屈光矫正问题,也就是眼镜配戴问题。其次,也就是我们说到的遮盖/压抑,对于双眼视力有差距的弱视患儿适用。压抑是不完全的遮盖,遮盖实际就是挡住完全看不见,压抑是通过一些药物、过矫眼镜、压抑膜,把好眼的视力压下去,让坏眼的视力优于好眼。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弱视,压抑是不管用的。在上述根本治疗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配合一些视觉训练,如:视觉刺激,像红光闪烁仪;精细作业,如串珠子,描图,插图板。近些年来,对于弱视除了提高单眼视力以外,双眼视觉的康复也越来越为广大眼科医生所重视。

儿童有良好的视觉,代表着其一生的幸福,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弱视需要在生长发育期及早发现、诊断、治疗,才能够配合其生长发育期达到治愈。成人眼病治疗的就是结构或者疾病本身的问题,疾病治疗好了,结构问题解决了,那么该结构本身所能带来的视觉还是会恢复的。但是儿童眼病不一样,它处于视觉的发育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出现结构的异常或者因为一些疾病导致功能不能完全发挥,那么即使我们治疗好了疾病本身,视力仍然不会达到正常。我们举个例子,就像白内障,发生在老年人,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是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在孩子,是先天性的白内障。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如果没有合并其他眼病,手术以后视力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的视力水平;而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手术以后仍然看不清,因为弱视的存在而需要整体视觉的训练与康复。

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遮盖治疗

遮盖疗法施行过程中,往往孩子的依从性差,并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有一定风险。最新展示的push-pull训练(推拉模型训练)方法具体是什么?它的优势在哪里?

遮盖,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依从性差。因为弱视发生在幼儿群体,孩子不知道疾病的严重性,也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肯定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同时弱视治疗不比手术治疗,手术是一次性的治疗,术后恢复好了就行。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对儿童而言,有的孩子连戴眼镜都未必愿意,更何况如果孩子一个眼睛视力好,一个眼睛视力不好,治疗过程中要硬生生的把好眼睛给遮盖掉,那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配合的。所以遮盖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家长说服不了孩子,孩子总是偷偷的把那块遮盖布给去掉,从而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新的推拉模型(push-pull)的方法,主要针对于双眼有差距的、传统治疗中需要遮盖的弱视。屈光参差性的弱视占这类弱视的绝大部分。治疗中让患儿戴上偏振光的眼镜(类似于看3D电影的眼镜)后看屏幕,这时双眼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调整双眼图像的对比度或者说是清晰度,来实现双眼的平衡,这就是push-pull的模型的基本理念。解释起来就是向上推坏眼,向下拉好眼,把好眼的图像对比度降低,看上去不那么清晰,把坏眼的图像对比度增加,让它变得清晰,通过参数的调整,使得双眼看到的图像相近或相等。弱视的病因有两个:一个是形觉的剥夺,一个是双眼相互竞争的异常。形觉剥夺就是成像不清楚,双眼竞争异常就是好眼对坏眼产生抑制。通过这个模型就可以把双眼竞争异常的抑制作用改变成双眼的协同作用。我们再看遮盖治疗法,把好眼完全抑制掉,刺激坏眼去发育,只是将抑制改变了一个眼别,却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双眼的协同作用。双眼协同作用不但可以刺激单眼的视觉发育,同时也可以刺激双眼视觉、立体视觉的发育,所以推拉模型的训练方法考虑了双眼视力的提高同时也兼顾了双眼视觉的发育。

推拉模型训练方法适用于哪些小朋友?这个最新的训练方法有什么临床观察的结论可以分享给大家?

结合弱视的四大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一般双眼的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参差性弱视,一个眼睛是好眼,一个眼睛是弱视;斜视性弱视也是同样的,一个好一个坏;形觉剥夺性弱视,看形觉剥夺的因素,是单眼还是双眼,如果是发生在单眼,同样也存在一个好眼,一个坏眼这样的情况。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有时候坏眼视力特别差,这种弱视比较难治疗,即使多管齐下,视力提高仍然不理想。目前这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年到医院联合了北京其他8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了93例屈光参差的患儿,随访14个月。每位患儿初诊后验光戴镜矫正2-3个月,之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不遮盖,推拉模型训练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遮盖疗法配合精细训练,经过两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目前得出结论: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提高、双眼立体视功能的改善,推拉模型训练组都是优于传统遮盖配合精细训练组。

这种推拉模型训练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注意事项,作为孩子家长需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河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cqf.com/jbjc/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