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首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

年7月8日,在草原最美的季节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年学术交流会在呼和浩特乌澜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医院共同承办。国内知名眼科专家齐聚内蒙古青城,不仅对民族医药在眼科疑难疾病中的独特优势作深入探讨,还对中西医眼科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加强中医、民族医与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本次会议得到来自全国各地近名眼科医师的支持,这不仅是民族医药的一次盛大活动,也是全国眼科医务工作者的盛宴。

上午8点,开幕式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医院乌兰院长作为代表率先发表致辞,她向远道而来的的专家学者以及眼科同仁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以及衷心的感谢。乌兰院长在致辞中回顾了民族医药学眼科在内蒙的发展,由薄弱到逐渐壮大,不断进步,逐步的迎来属于自己的中华民族医药的春天。在开幕式中,为了让各位眼科能够更好领略草原风情,感受来自内蒙古人民的热情,主办方特地设置了民族特色节目表演环节。悠扬奔放的马头琴,惟妙惟肖的蒙古长调无不令人赞叹。接下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秘书长刘玉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执行会长吴西西、医院党委书记毕力格分别对本次会议发表致辞。

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推动民族医学发展,发挥民族医学防治眼病的优势与特色,让更多眼科医务工作者了解民族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帮助民族眼科医生了解中西医眼科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提高眼科防病治病能力。本次大会结合自身特色,分为以下几个特色板块:现代医学前沿技术,中医、民族医药荟萃,中西医结合优势,儿童眼病新进展,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赛等。

以下是各板块内容的精彩摘要。

现代医学前沿技术

吴西西——常见儿童眼病的中西方医诊疗思路

吴西西:

广西中医院副院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执行会长

全国的眼科无论哪个会都相当火爆,但是我们民族医药相对比较弱,发展不够均衡,但我们有信心把我们这些相对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或相对落后的环节赶上去。我个人觉得,医院把儿童的眼科抓好了,医院的眼科发展会更快、更超前、更全面一些。虽然只是儿童眼病,但是通过这个小小的儿童眼病,会把整个眼科带动起来。我们如果有志于把科室搞大,把儿童眼病做好,那我们需要了解下面的四点:

一、了解常见儿童眼病的诊疗思路的必要性

1、我国当前妇幼新政策的要求儿童眼病空前重视

2、儿童眼病是大保健模式新常态的要求,我们的治疗要融合在保健中,保健中要有治疗,治疗中也要有保健,所以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了解常见儿童眼病是我们儿童眼保健康医生必备的业务素质要求,医院里面很多医生也不太了解儿童眼保健,在新的要求中,治疗中就要考虑到眼保健互相的融合,所以说儿童的眼保健也是很多医生需要了解的。

二、儿童视觉发育特点

(一)把握儿童视力发育的特点

儿童的斜视弱视,发病的概率是相当高的,我们如果不懂得视觉发育特点,就会很容易误诊或者提前干预,又或者没有干预。不同的年龄段,他的视觉发育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到1.0,不同年龄段,他的视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把握患儿相对年龄段的发育特征。

(二)屈光状态

不仅仅是视力我们不要求每个孩子都是1.0,屈光状态也是一样的。从出生时的远视逐渐变成正视化,所以我们要了解决定屈光状态的是什么因素:角膜屈光状态、前房深度、晶体屈光状态、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屈光状态。

1、屈光特点:

每个孩子们的屈光状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过早的人为干预,过早地阻碍它的发育,那么必将促使他的正视化过早结束。这样容易造成人为加速近视。

2、散光的发育特点:

婴幼儿17%-63%的孩子因为发育还没有完全健全,所以都会表现出有散光,到了一定的年龄,度数随着眼球的发育就会逐渐减少,到了6-16岁基本上就稳定了。

3、眼轴:

婴儿在出生的时候眼轴是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发育不断增加。眼球的变化,眼轴的变长和我们近视的加深是相关的,不同年龄段的眼轴也是不一样的。

4、双眼视觉:

出生2-4个月,开始有双眼视觉的建立。6个月-1岁是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2岁达到高峰期,3-5岁基本建立完成,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要求一个视力的康复,而是一个双眼视的建立和恢复。

三、不同年龄儿童的常见眼病的诊疗

(一)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是发现先天性遗传疾病及出生缺陷的关键期,大约4%-6%。有先天残疾约15%至20%患有眼部疾病。

1、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泪囊炎及先天性泪囊肿、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上睑下垂、先天性眼球震颤。

2、诊疗思路:

(1)询问病史:如遗传、吸氧、早产等等。

(2)检查及诊断:出生后早期筛查:特别是体重≤g、孕期≤34周,内容:视力、眼前节、外形、眼底等等。

(3)各种疾病的特点:先天性白内障:瞳孔呈“白色”,先天性青光眼:黑眼珠的大角膜及畏光流泪;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低体重、吸氧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猫眼”的瞳孔。

3、手术原则

(1)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都是需要早期做手术的。

(2)要考虑家长及患儿的意愿

(3)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的时机及风险因素的影响

(4)手术操作符合医疗规范

(5)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二)学龄前期(3-6岁):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常见病:

1、屈光不正: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屈光度在生理年龄范围内,视力也在生理年龄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不需要干预。根据询问病史、做全面的检查与诊断,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配镜矫正、综合治疗弱视或手术治疗(矫正眼位,恢复双眼视功能)。

2、弱视:是我们讲过最多的,如果你把前面早期发育的生理周期的规律掌握好,你才能正确地去考虑弱视的诊断及其治疗。弱视有很多类型,斜视的类型就更多了。我们要懂得哪些疾病是需要手术,哪些是需要做训练的。特别强调:规范的医学验光,特别是6岁以下有内斜视的儿童均要求阿托品散瞳验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在治疗弱视同时考虑兼顾近视预防。

3、结膜炎:急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4、麦粒肿:反复发作可开成霰粒肿。

(三)学龄期(6-18岁)

常见病:眼外伤和近视。这个年龄段我们的防控主要是在近视上面。

四、儿童眼病中医诊疗特色

我们的眼科和中医的联系应该说非常密切,这些是不可否定的。那么儿童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有他中医体质的特征,而且不仅仅是这个体质和中医相关。我们要抓住这些中医与儿童相关的关系来考虑中医干预的手段。比如说推拿、针灸等等,在不同的年龄段利用这些手段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说麦粒肿反复发作,可能与脾胃不好消化不良有关系,那么我们通过中药的外敷中药的内调就可以标本兼治。所以说总体来讲,中医对儿童眼病是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的,我们要抓住每个年龄段,抓住中医和儿童眼病的结合点,把最好的方法带给我们的儿童。

中医、民族医药荟萃

王乐今——斜视手术设计与双眼视

王乐今:

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双眼视觉的定义: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视路进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视皮质)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息分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即为双眼视觉。

一、双眼视觉的生理机制

1、主观空间与客观空间

主观空间即我的双眼所感受的空间,而客观空间就是客观实在的东西。用眼科来解读的话,正常的眼睛看到的与实际上客观存在的空间基本上是吻合的。但是如果有弱视、复视、斜视、黄斑变性或白内障等疾病,那么这个眼睛和自然空间的感受就会有差异。

2、单眼视野与双眼视野

左眼的视野和右眼的视野是单独的视野,两眼视野重合的部分就是双眼的视野,我们每天95%的活动都在这个视野范围之内。

3、生理复视:

比如我伸出手指头,手里拿着话筒,我看话筒的时候手指头就变成两个了,反过来,我看手指头的时候,话筒就变成了两个,这个就是生理性的复视。

4、视觉方向

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两眼黄斑中心凹是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5、视界圆与Panum空间:

视界圆(Horopter):又称Vieth-Muller圆、双眼单视界。即通过注视点与二眼结点所画的圆。无限远的弧面称为基础面。Panum空间:视界圆内、外一定距离的物体,会引起双眼轻微的差异,但不产生复视,这个距离于正前方窄,周边宽,该区域为Panum空间。Panum空间内物体被感知为立体的单一印象。

6、知觉性融合(sensoryfusion)和运动性融合(movementfusion):

通过矫正性融合反射实现,包括集合反射和分开反射。

7、立体视觉:

形成立体视觉的基础是能感知双眼视差,包括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等。另外,由于存在心里因素和经验等单眼线索形成的单眼深度线索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深度感。

8、主导眼和视网膜的斗争:

两个眼睛都是有视差的,这个视差就会存在视网膜的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会形成主导眼。在斜视手术中,主导眼一般不做手术,而非主导眼一般是斜视做手术的那只眼睛。

二、双眼视觉的基本反射

1、代偿固视反射

头位改变或头随躯体一同改变位置,均能引起代偿固视反射。二眼产生方向一致的旋转运动,使角膜垂直径线保持平行,并与正常直立体位相一致,与地心引力方向一致。

2、定位固视反射

当一个光刺激落在视网膜周边部,被感知后即刻引起反射活动,而将物像移至黄斑部,这种反射在动物是作为定位反射发展起来的。是由原始的想把物体看清的意图引起的,没有融合的要求,可能为融合反射的基础。

3、融合反射:

由于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物象能被感知为同一物体,所以当一眼物象投射到非对应点时,即可引起融合反射,使物象回到对应点上,实现双眼单视。

4、集合与分开反射:

当视网膜的物像落到相反方向时,产生异向固视反射。由物体远近位置改变引起。二物像落在二黄斑颞侧时引起集合反射;二物像落在二眼黄斑鼻侧时引起分开反射。定位固视反射引起双眼同向运动。

5、调节反射:

看近物时引起调节反射,与动物种属发展有关。调节与集合是联合的,一定程度的调节将引起相应的调节性集合(AC/A)。

6、再固视反射:

眼球由定位点转向原位称被动性再固视。眼球由一个定位点转向新的定位点的反射为主动性再固视。

三、双眼视觉反射障碍

1、知觉性障碍(光学的、神经的);

2、运动性障碍(静力性障碍、动力性障碍、中枢性障碍)

3、眼位偏斜后的代偿

眼位偏斜后的视觉知觉代偿包括复试与混淆、知觉性代偿和运动性代偿,知觉性代偿包括视觉抑制、弱视、旁中心注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

四、双眼视觉的检查

包括视功能的检查(远近视力,单眼视力,双眼视力)和视网膜对应检查(Baglini线状镜、同视机)

结论:斜视手术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双眼单视(如果不具备条件则至少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外观)

中西医结合优势

王育良——牧区民族超视力成因及视功能发育

的人工干预

王育良:

医院法主任医师、教授

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委员

江苏省中医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在挑战节目中,那些拥有超视力的人群大多出自于牧区。反观目前国内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状况,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大学生的近视率更是达到73.01%。和牧区人民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我们在南京白下区做了一个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从小学开始近视的比例以及人数就非常高。我们也发现小学的近视发生率,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是差别很大的,其中有的小学的近视率比较低,可能与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把裸眼视力超过2.0超常视力者称为“超视力”的人,就比如马赛人,那么牧区人真可谓是超视力出现较多地区。此现象如不是种族问题、特殊遗传,那么主要原因就是环境(视环境)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借鉴保护眼健康?

我们发现拥有超视力的人都集中在内陆草原上,近视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大多视力正常。在这中间,我们认为是由于眼球发育期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特别是在青春期。牧区应该来说是视力发育最好的环境,究竟与城市儿童的环境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内陆草原天高云淡,户外活动自然光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极目远眺、自幼比试。对于这四个原因,我们做了调查也做了动物实验。在“同民族牧区与城市视觉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牧区与市区的哈萨克人之间的裸眼视力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是为什么呢?人工光源的问题。通过城市与牧区人工光源照明的调查,我们发现71%城市人群的人工光源照射超过6小时,87%牧区人群的人工光源照明时间仅为1-3小时。通过动物实验也表明,人工光源过长的照明时间会造成视网膜的损害以及眼轴的变长。在实验调查中,我们也加入中药的干预。

对于户内外光源的比较,我们也做了“城市、牧区户外活动时间比较”的调查,67%被调查的城市人群主要在室内活动,75%被调查的牧区人群主要在室外活动。地球的自然光与我们的人造光完全不一样。对此,我们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实验——不同光环境对兔眼球发育影响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节点的研究。结论,LED灯作为日常光源可使幼兔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全光谱组与自然光组无显著差异;中药干预对幼兔的眼轴及视网膜发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自然光组及全光谱组无显著影响。

根据最新的理论,视觉的可塑性起码可以延续到40岁,给我们近视防治的研究以及超视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例如视网膜清晰图像刺激设备研制、训练用“像差眼镜”及设备研制等,校园应普及全光谱照明,将一些中药干预变成食疗推广等。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cqf.com/jbjc/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