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护理学必看知识点执业护士初级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LT常明显升高;慢性肝炎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ALT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降。

病毒性肝炎血清检查中,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A/G比值下降见于慢性肝病。

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肝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中,PTA与肝损害程度成反比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

黄疸型肝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明显增加,淤胆型肝炎时尿胆红素增加,而尿胆原减少或阴性。

血清抗-HAV-IgM是甲肝病毒(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志物。

血清抗-HAV-l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表面抗原(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初级护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

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极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智力发育迟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应在家长带领下定期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佝偻病活动期患儿口服维生素D的治疗量为每日50~μg(~IU)。

佝偻病活动期患儿维生素注射的治疗量为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万~30万儿。

主管护师

小儿惊厥的病因中,高热惊厥最常见。

小儿惊厥经典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惊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称为惊厥持续状态。

热性惊厥多由上感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

使用地西泮静注治疗小儿惊厥时,每次0.1~0.3mg/kg,应注意一次总量不超过10mg;原液可不稀释,注射速度不超过1~2mg/min。

治疗小儿惊厥药物除首选地西泮外,还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等。

小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让患儿取去枕侧卧位,松解患儿衣领,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

对小儿惊厥患儿应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观察患儿用药后有无呼吸抑制。

小儿惊厥的护理中应告诚患儿及家长:感染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平时注意预防感染,特别是在传染病的流行季节要注意预防。

对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应嘱咐家长日后利用游戏的方式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时指导治疗和康复锻炼。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cqf.com/jbjc/1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