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眼科专家论道上海滩共享斜弱视治疗新

儿童眼病的临床实践和观察研究表明,对于弱视,17岁还可以治疗。年4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医院集团共同主办的国际视觉与眼球震颤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除了分享眼球震颤诊疗领域的最新技术外,还邀请国际眼科专家分享了在斜弱视治疗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为基层眼科医生的斜弱视的治疗提供了诸多临床诊疗方法。

SusanA.Cotter教授《AmblyopiaTreatment:WhatHaveWeLearned?》

美国南加州视光学院视光学教授、小儿眼病研究小组(PEDIG)联合主席SusanA.Cotter教授在《AmblyopiaTreatment:WhatHaveWeLearned?》(《弱视治疗:我们学到了什么?》)的演讲中强调了儿科眼病研究小组(PEDIG)最近关于弱视的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的结果。为眼部专业人员提供了最新的基于证据的弱视管理方法。讨论了遮盖、阿托品压抑、单侧和双侧弱视的光学矫正以及较大儿童弱视的治疗指南。根据儿科眼病研究小组做的实验,弱势的治疗年龄并不局限于6-9岁以下,17岁的患者还可以治疗。

斜视方面,国内知名小儿斜弱视专家、医院集团医务部主任岳以英教授、医院杨士强博士、首都医科医院眼肌专科主任付晶副教授、中国人民医院眼科常枫博士、武汉医院眼肌屈光专科林珊主任、重庆医院的张建军主任,分别从上斜肌缩短前徙术、下斜肌后固定术、间歇性外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

岳以英教授《上斜肌缩短前徙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岳以英教授做了《上斜肌缩短前徙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的报告,通过对14个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岳教授认为:上斜肌肌腱缩短前徙手术是加强上斜肌功能的一个有效手术方式。

杨士强博士《下斜肌后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士强博士在《下斜肌后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的演讲中,通过对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的不同。杨博士认为:合理应用下斜肌后固定手术治疗相应的病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火速报告环节中,医院的潘娅医生爆出了重磅好消息。潘医生在报告《EffectofDarkexposureonamblyopia》中提到,经过黑暗疗法,有两位成年患者在出暗室2天后,最佳矫正视力从0.4提高到了1.0;一个患眼球震颤、白化病、大角度内斜视(+75△)、高度近视的10岁小女孩,在手术矫正眼位+黑暗暴露后竟然获得了立体视。黑暗疗法是杨东生教授引入的国际最新疗法,针对难治性弱视、成人弱视、眼球震颤及斜视性弱视,黑暗疗法结合多种模式训练组合,提高了视觉全功能康复的效果。

斜弱视与小儿眼科是医院集团重点建设的科室,通过10多年的努力积累,汇聚了大批知名斜弱视与儿童眼病专家,有小儿斜弱视专家岳以英教授、眼球震颤与小儿眼病专家杨东生教授、斜弱视与小儿眼病专家王平教授、原甘肃眼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李晓林教授、山东省眼视光学专业创始人李春华教授等,还有大批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武汉普瑞刘垠、合肥普瑞徐新华、昆明普瑞郭智一、沈阳普瑞陈珺、重庆普瑞曹永梅等,及一批年青的硕士研究生,汪丽娟、袁湘华、杨槐、颜玉娥、马翠霞。手把手传帮带的专业团队,踏实的科研精神,让医院集团在青少年斜视、弱视、成人斜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未来,普瑞眼科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斜弱视方面的研究,为更多患者带来高品质视力。

普瑞眼科

好文回顾

1)国际眼球震颤诊疗新技术亮相上海滩“眼科顽症”原来可以治!

2)革新筑梦,海纳百川——上海首届国际视觉与眼球震颤学术会议IFVOMS精彩回顾

3)普瑞眼科杨东生教授:积极交流共创更加光明的视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cqf.com/jbjc/11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