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儿眼部疾病,斜视俗称“斜眼”、“斗鸡眼”、“对眼”等,顾名思义,就是眼球位置的不正。
?两眼的协调运动由大脑皮层中枢所管制,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时,分开的两只眼能成为同一个功能单位,不出现偏斜,称为正位眼。如果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双眼眼轴的不平行如果是分向两侧的为外斜视,如果向内聚形成“对眼”为内斜视,看起来两眼一高一低为垂直斜视。如果斜视度数较大的话,就情况比较容易重新发现;如果斜视度数较小的话,只要仔细解决地检查分钟也是不动可以发现的。
斜视的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有关的学说包括解剖因素(眼外肌发育异常),调节学说(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宝宝为了看清目标需要高度调节而引起过度集合,常发生内斜视),融合机能缺陷学说以及神经支配异常学说等等。
鉴别
假性内斜
有时会有妈妈说自己的宝宝有“斗鸡眼”,随年龄增长慢慢就好了。这种情况往往不是真正的内斜视,而是需要与斜视进行鉴别诊断的,最常见的情况是“内眦赘皮”。即由于婴幼儿鼻部发育不充分,使内眼角皮肤过于紧张,形成皮肤皱褶,遮挡了部分内侧巩膜,外观上表现角膜外侧眼白多,内侧少,好像是“对眼”,只要捏起鼻梁皮肤,结合角膜映光法观察外观,就会感到有所改善,我们经常说这是假性内斜。
斜视
检查方法
有妈妈带着孩子来看“斜视”,说孩子“总是喜欢斜着眼看东西”,或“阳光下喜欢闭上一只眼”,或“发现宝宝喜欢翻白眼”等等。
有无斜视首先要注意孩子的外观,明显的斜视很容易看出两眼不能注视同一目标。有些斜视程度轻或有间歇性斜视的宝宝,不易被发现有外观异常,常常表现在阳光下闭起一只眼睛,以消除由于斜视产生的复视干扰。垂直斜视和一些特殊类型斜视则会表现有代偿头位,即有习惯性扬头、低头或异常歪头,长时间歪头可引起脊柱发育畸形,甚至有的宝宝被误诊为颈部畸形而做了颈部矫正手术。
最简单的眼位检查方法是用手电筒进行角膜映光检查:用带有聚光灯泡的手电筒放在宝宝面前约1尺的地方,将光线投照到其鼻根部,瞩宝宝注视灯泡,正常时应该在宝宝两眼瞳孔中心各有一反光点。如果只有一眼反光点在中心,而另一眼偏斜到瞳孔中心以外的地方,则提示宝宝可能有斜视了,应该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
李莉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经历:
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眼科学硕士学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工作
年获得博士学位,医院眼科中心临床部从事眼肌专业
年12医院眼科工作并担任眼科主任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眼保健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出生缺陷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眼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
主要擅长儿童斜视弱视,眼球震颤,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儿童结膜炎,儿童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眼部肿瘤,眼底视神经病变等儿童眼病的诊治。
在儿童斜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斜视、麻痹性斜视及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并且进行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儿童个性化视觉功能重建及双眼视功能康复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论文4篇,论著2部,获省级科研成果2项,厅级科研成果1项,在研厅局级课题4项。
出诊时间:
周三上午
医生介绍预约()
◆◆◆◆◆
有你想看的精彩
鱼身上最不该给娃吃的部位,是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