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育儿话报
ID:ttzhuishu
对喜欢吃冰西瓜的人来说,没有冰西瓜的夏天,没有灵魂。
冰西瓜吃起来虽然爽,但一定要注意,吃得不对,轻则呕吐、腹泻、便血;重则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冰西瓜吃出祸事,不再少数这并非危言耸听!
就在前不久,福州一个5岁女孩,偷偷瞒着家里人吃了2片冰西瓜后,突然发高烧到40℃,还拉血便!
连照顾她的爷爷也被传染,出现相同症状!
检查报告显示,祖孙二人是感染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导致了急性细菌性肠炎。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染性较强,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医生推断,冰镇西瓜较甜,本身就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爷爷把西瓜放进冰箱时,紧挨着未清洗的土鸡蛋和海鲜,发生了交叉感染。
吃冰西瓜出现不适症状就医的病例,每年夏天都会出现好几起。
年,8岁男孩小苏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第二天就发烧、呕吐、腹泻,到医院被诊断为中毒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随后紧急转进了ICU。
年,53岁的刘女士,把当天吃剩下的一大半西瓜放进冰箱保存,两天后再食用,引发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差点命丧冰西瓜。
同年,湖南的张先生散步回来把前一天的冰西瓜拿出来吃,两个小时后突然腹痛难忍,被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70厘米小肠坏死被切除。
随手一搜关键词“冰西瓜”就能看到很多揪心的事例,几乎男女老少都有。
不就是吃个冰西瓜,为何有这么大的风险呢?
事实上,风险不在于“冰”,而在于“冰过后产生的细菌”!
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表示:
切开后的西瓜,放入冰箱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滋生大量细菌的“毒”西瓜,尤其隔夜后,细菌数量需以亿为单位计。这种“毒”西瓜,极易导致各种胃肠疾病,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很高。
西瓜怎么冰、怎么吃才安全?切开后的冰西瓜,吃起来这么危险,那吃剩的西瓜还能放冰箱吗?这么热的天,吃剩的西瓜如果不放冰箱,很容易就坏掉,而放入冰箱可以延长西瓜的保存期,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冰。根据
科普中国网的文献资料,有如下建议:1.在切西瓜时一定要事先把西瓜、刀具和案板清洗干净2.盖上薄保鲜膜防止串味,与肉、禽、鱼、海产等生食品隔开3.检查冰箱冷藏温度,保持温度在4℃以下4.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5.吃之前,将表面1厘米的果肉去除再吃6.经常清洗冰箱内部,避免残留大量细菌俗话说,病从口入。
要想吃到健康的冰西瓜,就不要嫌麻烦,准备工作做得充足一些,并不会耽误多少时间,但却能让自己和家人免遭“毒”西瓜祸害。
除了冰西瓜外,其他冰镇水果(切开后),也是同理,建议幼童、老人以及孕妇等人群谨慎食用。
除了“冰西瓜”外谨防其他夏季“水果病”
1、荔枝病简单来讲,就是低血糖症,轻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出汗、心慌口渴等症状,重者则四肢抽搐或突然昏迷。因为,荔枝中含有大量果糖,吃多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尤其空腹食用,会刺激胃粘膜,出现胃痛胃胀症状,极易引起急性低血糖!
所以,请记住,别空腹吃荔枝!哪怕饭后,也不宜吃过多,尤其是幼童,一天吃2-3颗就足够了。
2、桃子病
桃子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而且一般个头较大,有饱腹感,对于消化系统不是很好的人群而言,建议少吃。
以免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
3、李子病
李子果酸含量高,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引起腹胀等现象,尤其是还未完全成熟的李子。
建议,孩子、老人以及孕妇不宜吃太多。
4、芒果、菠萝病
有些人吃完芒果、菠萝会觉得嘴边很痒,嗓子不舒服,甚至全身都起疹子,因为它们含有的果酸、氨基酸等刺激成分较多,引起了过敏反应。
在给幼童吃第一次接触的水果时,可以先尝试少量,看孩子是否过敏,如果没有,就可以放心让孩子接触了。
多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一定要把握好量,不管是什么水果,都不建议一次性吃太多。
给孩子吃水果需避开这3个坑
别看吃水果是小事,其实也是一门大学问。吃不对,对孩子危害大!这些坑,建议家长避开。1、把水果榨成果汁喝
有专家指出,1杯果汁的含糖量≈1杯可乐。
把水果榨成汁后,里面的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大部分也会流失,而且,容易让孩子摄入的糖量超标,增加患病风险。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孩子喝果汁!
2、拿水果当饭吃
水果中大多含有有机酸、单宁酸等物质,摄入过多会刺激胃粘膜,导致胃酸大量分泌,对胃部刺激很大。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却常拿水果代替,长期以往,会导致胃部功能受损,以及营养不良。
吃水果种类要丰富,但绝对不能当饭吃,对于拿水果减肥的成年人也是如此。
3、饭后马上吃或等半小时吃
饭后吃水果,是不少家庭的习惯。
但实际上,不管是饭后马上吃还是等半小时,对孩子消化都没什么帮助,还容易增加肠胃负担。
如果是升糖快的水果,身体要消耗这些糖,胰腺就得被迫工作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胰腺可能会出现健康问题。
建议,在三餐之间,或是饭后两小时(睡前2小时不宜),这样水果的营养吸收会更充分。
不管是什么水果,都切勿过量食用。
这几个坑也请家长趁早避开,让孩子吃得健康,自己也省心!
-END-*来源:育儿话报(ID:ttzhuishu),孩子教育第一站,聚焦6-18岁孩子的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