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斗鸡眼,很多老人常说「小孩对眼不用治,长大自然就好了」。
的确,很多宝宝的对眼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消失,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需要治疗。当你发现宝宝在阳光下总是眯着眼或者老爱歪着头,那就得注意了,这可能是「真」斜视了。
对眼是怎么回事?对眼在医学上叫斜视。大约5%的儿童会出现斜视,斜视有遗传倾向,如果你家有遗传的对眼,请务必告诉医生并注意经常检查眼睛。
每只眼睛周围有6条眼肌,每一条肌肉都协调工作,所以眼睛是直的。如果一条以上的眼肌无法协调工作,这只眼睛就会出现斜视甚至弱视。
眼睛向内斜视叫作内斜视,向外则叫外斜视。
对眼有什么危害?如果在童年期早期,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斜视,受影响的眼睛可能出现永久性的视力损害。
如果两只眼睛都无法平衡聚焦,孩子眼里的世界很可能模糊不清。由于看不清,孩子会直接「屏蔽」较弱的那只眼睛,专心靠比较正常的眼睛看世界。久而久之,大脑中较弱的那只眼睛的视觉通道会不再发育,导致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害(弱视、立体盲)。
所以,尽早发现斜视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治疗得越早,结果就越好。
大多数宝宝是暂时性对眼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宝宝的眼肌还在发育,偶尔可能会出现对眼,尤其是宝宝累了的时候,比如一天快要结束时。
虽然大多数宝宝最开始几个月都会有点儿对眼,但是随着用眼次数增加,到6~8个月时,大多数孩子的眼睛会完全恢复正常。
一项针对位1~4个月的对眼婴儿的研究表明,到7个月时,27%的婴儿对眼消退,无需任何治疗。轻微对眼的宝宝一般会自我矫正,而严重对眼自我矫正的概率较小,通常需要治疗。
假性斜视是什么?有时候你会觉得宝宝有点儿对眼,但实际上眼睛是正常的,这叫作假性斜视。
由于某些婴儿鼻梁较宽,鼻梁附近内眼角凸出的皮肤皱褶挡住了一部分眼白,所以看起来像是对眼,但实际上是正常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白逐渐显露出来,看起来就不像是对眼了。
家长自检,初步判断大多斜视症状都比较明显,家长通过直接观察就能发现。有些不明显的斜视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检查手段来发现。
正常人双眼注视正前方物体时,双侧瞳孔中心应该是在相同位置的。
检测方式
将手电筒放在宝宝正前方,照射宝宝的鼻梁,鼓励宝宝注视手电筒;
也可以照几张宝宝直视镜头的照片。
判断方式
正常:假如宝宝不存在斜视,那么此时宝宝两只眼睛的瞳孔中心都应该出现白色反光点;闪光灯的白点若出现在两只眼睛的相同位置则说明不存在斜视。
异常:若某一只眼睛的反光点出现在瞳孔中心以外的位置,则说明存在斜视。
如果你发现宝宝的眼睛存在斜视,那就该尽早就医,让医生来判断是否为「真」斜视。
注意:左眼外斜,左眼的白色反光点偏离了瞳孔中心
早发现,早治疗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遮盖检查」「三棱镜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病情。
如果医生确认了孩子是斜视而非暂时性的发育小毛病,他会根据斜视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推荐相应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戴眼罩、眼镜和手术。
眼罩:通过用眼罩遮住正常的眼睛「迫使」另一只眼的肌肉强化,孩子多使用较弱的这只眼睛,大脑内的视力通道也会发育。
眼镜:除了戴眼罩,有时候眼镜或眼药水也能有效模糊正常眼睛的视线,「迫使」孩子使用较弱的眼睛。
手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或是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矫正肌肉失衡。
真正的对眼需要尽早、尽量彻底地治疗,以确保受影响的眼睛视力正常发育。
对父母来说,提高警觉很重要,不要把对眼完全当成「他会自己好起来的」小毛病。
该文章转载自《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有删改
责任编辑:宦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