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在北京生活的第一个半年里。忽然被人生路线的转折击中,忽然明白未来离开那么熟悉的上海,而北京又毫无根基,因此陷入了一小段时间的茫然中。我是一个没规划会死星人,而偏偏那时候很不明白在这座城市可以干点什么,从何开始。经常感到无聊,走点闲路,翻点闲书打发时间。
那年夏天严肃的轻松的书都看了一些,记得我在单向街买了本随笔集,是郝明义的《故事》。通常看这类书一般留下太特别印记,不过倒有一些微小的情绪击中那时候的自己。
在随笔集中,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认为自己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四十岁前好些事情没弄明白。
比如出版业。
年少便对此萌生抗拒之意,后因生活所迫硬是被别扭推进门,做翻译,做编辑,做主编,做总经理,32岁即坐拥他人眼中的光鲜事业。一路磕磕碰碰,把青春与敬业都给了出版业,唯独私留了“热爱”二字,始终对其他行业东张西望。待到埋该行当浸泡了整整十六年头,某天醒来偶然读到一本《韩非子集释》,刹那震慑于穿越时空的经典魅力,这才“为出版的风华而目眩神移”,认定出版为自己的终身之职。
比如父母之爱。
出生韩国,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年少孤身告别故土漂洋过海来台湾求学。回头琢磨常感疑惑,起初何来勇气如冲天炮般拔离安全区?除当年台大宿舍的蹲厕引发短期困扰外,全然将外界反复提醒的身体缺憾置诸脑后。思来想去,他时以少年“激越之情”为那份莫名的决心释义。直至离家29年,在同《汉声》总编讨论教育的现场,对方快人快语道破爱的作用,他蓦然醒悟,原来是父母深沉的爱令他安心坦荡。纵然世道艰难,因有爱可依,弱小的孩子方敢披荆斩棘。
迟迟明白的,还有一位中学老师写就的意义。
与前头认知自我相比,这份认知迟钝似乎置于一条更隐晦的时间轴。初中任教老师,其父韩国抗日名将,生长于中国东北,早年四处颠沛流离……曾经很长时间里,陈述完这些基本点,郝明义都记不起关于这位女性的更多片段。仿佛抽出一卷大段空白的胶卷,零星几堂课几个场景便是记忆全部了。
记忆的本质是破坏,他说。
即便如此,海洋彼岸那个模糊身影,仍旧在面对记者抛出“生命影响深刻的女性”一问时被唤醒。
当郝明义从办公室无意发现一本英文书《TuesdayswithMorrie》,这一夜,距离同池老师重逢还有一天,距离告别已近23年。一别一聚之间,起落人生沿着岛屿坐标轴延展开去。郝明义大学独在异乡,深陷荒唐堕落的生活境地。工作屡遭惨败穷困潦倒,甚至抛弃韩国居留权来换一张回台机票。曾有过一段再也不敢奢望有脸重见师长的日子,也曾经在一栋八楼的天井边缘徘徊过。”
而在郝明义偶遇的那本《TuesdayswithMorrie》中,美国的米奇·阿尔博姆也和心灵绕了弯路。
知名体育记者、专栏作家米奇看电视得知昔日恩师身患“渐冻症”,遂去拜访阔别多年的莫利老师。曾经米奇与老师是亲密伙伴,每周二共同进餐,莫利爱吃鸡蛋沙拉,嘴里时常喷射出“黄色小子弹”令米奇印象尤为深刻。毕业,米奇拥抱了老教授,答应要一直保持联络。而后的十六年,米奇没有兑现诺言。二十出头的他四处漂泊,要做音乐家的梦想终于褪色枯萎,他如高速档形式的汽车一般追寻机会追寻成就感,成功让他觉得可以“主宰事物”,“榨取到最后一丝的快乐享受”……
对老师的拜访,竟开启了连续十四周的生命课堂。每周二米奇都登门聆听莫利教导,在充满爱的简朴房屋里,“星期二”课程涵括家庭婚姻事业生老病死。直至莫利安详辞世。
郝明义深受触动,他由《TuesdayswithMorrie》想到了恩师池老师,如书中的莫利老师一样,给了自己那么重要的养分和力量,甚至翻越生命困境。后来,他公司出版了这本书,中文名《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而对我而言,读到这里亦是惊喜。年底,我在上海看了台湾果陀剧场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金士杰演绎的莫利老师感人至深,主办方初衷是帮助ALS患者,那个冬夜的舞台回想起来格外温暖。
隐约记得话剧里有句台词,是自责于年幼时的过错——“因为我们只能做当下能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太年轻。”我们不得不对时间怀揣敬畏,摆脱不了时间的控制,又必须遵守时间的规则寻求答案。
郝明义读到《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我读到郝明义,也看到了触动他的作品。一串并无直接联系的偶然,给了有缘人一点共通的感动:即使会遭遇痛苦,会辜负一些人,会被自己的迟钝连累。可是好像,一切都不必那么愧疚。
“时间,逐渐地,总会为迟钝的人,一点点开启他能力所不及的思虑。”特别喜欢郝明义写的这句话。距离那个很困惑的夏天,两年过去了,运气不错,我和北京的心理距离,已然很近。
我们的读诗计划重新开启,你可以直接向后台朗读,把60秒以内的语音留下来,也可以把音频文件(基本上没有时长限制,音质有保证,更容易入选哟!)发送到我的邮箱weater76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