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说明
表明“眼密码3D智能近视镜”研发原理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历史研究文献,在此整理了一系列共10篇,下文为其中一期。
最新的临床试验报告表明,"眼密码3D智能近视镜"总有效率为97.8%治愈率为72%。下面是我们医院/专家的临床报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展示的部分内容。如在研究文献中有数据的差异,是属于正常的现象。
因为科学在进步,技术在改进,这10篇的研究文献,医院不同,试验的对象不同,而且有些试验的时间节点距离现今有10~20多年的间隔,所以出现数据差异是属于科学范围内的一个正常现象。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效果分析
徐芳李云龙
陈忠飞张大龙杨坤娜
目的
研究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将例(眼)弱视儿童分为多媒体组(n=51)和遮盖组(n=50)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组51例(94只眼),总有效率为80.8%,遮盖疗法组50例(90只眼),总有效率为66.7%,总有效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媒体视觉训练在6~8岁组、轻度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中心注视性弱视组的治疗中,有效率与遮盖疗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短期内疗效优于传统的遮盖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
弱视;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遮盖疗法
弱视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它的发生是由于视功能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两眼异常的相互作用或者形觉剥夺而引起的一眼或两眼的视力低下。弱视的主要特征包括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般物理检查眼部结构无器质性病变。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弱视的治疗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患儿和家长的长期坚持和密切配合,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但由于传统的遮盖疗法,治疗儿童的依从性普遍较差,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从而影响到患儿及家长的信心。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即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研制成功,开辟了临床中治疗弱视的新途径。因此,我们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与采用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年1月至年12医院门诊就诊的3~12岁弱视儿童例(眼)。我们采用了前瞻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上述患儿分为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组(以下称多媒体组)和遮盖疗法组(以下称遮盖组)。两组又分别根据年龄及弱视的程度,每组划分为3~5岁、6~8岁、9~12岁组及轻度弱视、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组。同时,根据弱视的类型还划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斜视性弱视组,根据弱视的注视性质,又划分为中心注视性弱视及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组。
1.1.1多媒体组:51例(94眼),双眼患儿43例、单眼患儿8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轻度弱视为41眼,中度弱视为50眼,重度弱视为3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5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为21眼,斜视性弱视为16眼。中心注视69眼,旁中心注视25眼。1.1.2遮盖组:50例(90眼),双眼患儿40例、单眼患儿1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6.9岁;其中轻度弱视为40眼,中度弱视为47眼,重度弱视为3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为52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为23眼,斜视性弱视为15眼。中心注视66眼,旁中心注视24眼。1.2方法在治疗前,我们给所有的患儿行常规远近视力检查及眼位检查,用10g/L阿托品散大患儿瞳孔,1次/d,连续5d后行检影验光检查,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通过详细检查患眼的屈光介质、眼底及其注视性质,可以排除患儿眼部存在器质性病变。1.2.1遮盖组:该组患儿用传统的遮盖疗法进行治疗,我们针对患儿弱视的性质、程度及年龄来选择适合的遮盖方法。
1.2.2单眼弱视患儿:采用单眼严格遮盖法,适合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单眼弱视患儿。对于不同年龄患儿遮盖时间不同:3岁患儿,采用3∶1方法,即遮盖患儿主眼3d,2周复查1次;如4~5岁患儿采用5∶1方法,即遮盖患儿主眼5d,每4周复查1次;如6~9岁患儿采用6∶1方法,即遮盖患儿主眼6d,每8周复查1次;9岁以上患儿则全日遮盖主眼,每3月复查1次。
1.2.3双眼弱视患儿: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斜视性双眼弱视患儿,如果患儿双眼矫正视力相近,不用遮盖,如果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可行双眼交替遮盖。每次患儿复查时,均应查其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并详细加以记录,根据其视力变化的情况,适当调整遮盖时间。需要注意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如遮盖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遮盖性弱视。患儿持续遮盖患眼的时间超过3个月,而患眼视力仍不再提高时,可终止遮盖。
1.2.4多媒体组:患儿在传统遮盖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医生建立患儿档案。在电脑上,详细记录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有无家族史,患儿的治疗情况、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患儿的屈光度、眼球活动度及眼位等情况。医生利用电脑中固定的软件程序,对患儿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及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检查,将以上检查结果输入治疗系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生根据患儿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及矫正视力等情况,制定适合患儿本人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刺激训练、精细训练、融合训练、同时视训练及立体视训练等。如果患儿的矫正视力在0.4以下,一般只进行刺激训练和精细训练;如矫正视力提高至0.4以上,而且相差不超过2行,可以加上同时视训练;如矫正视力在0.6以上,则加上融合训练及立体视训练。外斜视有融合功能的患儿做辐辏训练,内斜视的患儿做分开训练。以上每项训练的时间为5~15min,治疗完成后休息5min再进行下一项训练。每天训练1次,治疗时间30~40min,3个月为1个训练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儿的视力调整治疗时间。家长每月带患儿进行视力复查。这种多媒体的所有训练项目均在电脑上进行,患儿及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弱视治疗室训练或家里用电脑上网训练。医生在网上可以实时查询治疗方案及训练次数,并进行指导或提示,1个疗程后进行评估。
1.3疗效判定标准按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执行。
1.4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多媒体组51例(94眼),总有效率为80.8%,其中基本治愈24眼(25.5%),进步52眼(55.3%),无效18眼(19.2%)。遮盖组50例(90眼),总有效率为(66.7%),其中基本治愈19眼21.1%,进步41眼(45.6%),无效30眼(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5)。见表1。
2.2
2组不同年龄治疗效果3~5岁组:多媒体组有效率为86.1%,遮盖组为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岁组:多媒体组有效率为86.0%;遮盖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2岁组:多媒体组有效率为53.3%,遮盖组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不同弱视程度治疗效果轻度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95.1%,遮盖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78%,遮盖组为61.7%,重度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0,遮盖组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不同弱视类型治疗效果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89.5%,遮盖组为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66.7%,遮盖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性弱视中多媒体组有效率为68.8%,遮盖组为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注视性质与疗效中心注视者多媒体组有效率为84.1%,遮盖组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旁中心注视者多媒体组有效率为72%,遮盖组为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弱视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认可最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包括光学矫正、遮盖治疗、CAM疗法、后像法、压抑疗法等。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感知学习方法融入到多媒体游戏中,对于提高弱视患儿训练的依从性起到了很大辅助作用,为弱视患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是融合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开发治疗弱视的软件,该软件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色彩、形状、卡通、动画、游戏等元素添加到眼科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训练兴趣,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保证了治疗效果。在训练过程中,多媒体系统将多个训练项目融为一体,达到了精细目力训练、视觉生理刺激、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全方位的训练效果。多媒体的画面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患儿通过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刺激视觉通道,增强视网膜细胞对光的敏感性,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发育。在训练的同时,患儿手、眼、躯体协调一致,加速了视觉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促进了神经的发育从而显著提高了弱视眼的视力。与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训练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缩短治疗疗程,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遮盖疗法相比,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结果显示:6~8岁组的总有效率与传统遮盖疗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5岁组及9~12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分析,由于6~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患儿,眼、脑、手、躯体的发育比3~5岁的患儿健全,能够协调一致的运动来完成训练内容,对色彩及形状的判断方面比3~5岁的患儿敏锐,同时他们对电脑游戏的兴趣更高,所以经过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3~5岁组患儿,由于年龄偏小,眼、脑、手、躯体的发育还不健全,不能协调一致地使用电脑鼠标达到训练的目的,因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对于9~12岁组的患儿,虽然他们比6~8岁的患儿更能够灵活地操作鼠标来完成训练,但由于年龄较大,视觉发育敏感期已过,导致弱视眼的视力增长不明显,故疗效最差。
弱视程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会不同。对于轻度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中重度弱视患儿,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与患儿视觉中枢的抑制程度不同有关。轻度弱视患儿视觉中枢的抑制程度轻,所以短期内通过多媒体视觉训练的疗效最好,中重度弱视患儿视觉中枢的抑制程度较重,故而短期内通过多媒体视觉训练的疗效较差,与传统遮盖疗法相比无明显差异。
弱视类型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差异。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多媒体视觉训练效果最好。因为,这种类型的弱视由于两眼视功能同时发育滞后,所以基本上不会引起大脑的中枢性抑制,患儿经过训练治疗后,会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这两种类型的弱视而言,治疗效果较差,究其原因是形觉剥夺和双眼竞争引起了大脑的中枢性抑制造成疗效较差。中心注视性弱视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相比,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效果较差,这与其患眼黄斑功能差有关。
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弱视,患儿愿意配合家长及医生接受训练内容,大大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使患儿在愉快游戏的同时顺利地完成了训练内容,从而使其视功能得到提高和改善。由于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在本地区临床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需要长时间的全面观察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它的治疗效果。
注: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科教研室(徐芳、张大龙、杨坤娜)
河北省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李云龙)
医院(陈忠飞)
本文献刊载在河北医药年11月第36卷第22期
治愈白癜风费用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