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据上世纪90年代报道,早发的内斜视中30%-60%的均为早产儿,手术治疗效果也相对不佳。因此,许多时候,我们会将早产儿婴儿型内斜的手术时机推迟,但这“推迟”同时也可能是手术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早产儿婴儿型内斜视的手术效果究竟有多差?如何调整为好呢?
韩国首尔的成均馆大学眼科医生SeiYeulOh教授回顾了16年来名婴儿型内斜视患儿的手术效果,其中56名为早产儿,名为足月儿。分析了这些患儿的手术情况、术后成功率、后期的过矫与欠矫情况以及孩子后来的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是否为早产儿并不影响即时的手术成功率。②早产儿对肌肉变化的反应强烈:足早产儿对手术量的反应平均是4.40PD/mm,而足月儿则为3.99PD/mm。③虽然术后即时手术很成功,但5年后早产儿发生过矫的现象明显增多。
于是研究者呼吁,对于早产儿其斜视矫正的手术量应该有所减少,但至于如何调整,目前还在争论中。因为万一欠矫又会引起内直肌的挛缩,进而影响视觉输入。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早产儿的斜视手术,一定要跟家长交待“预后”——术前“对眼”,术后即刻效果很好,但以后还很可能发生“外斜”。这跟孩子早产密切相关,肌肉以及神经发育受到了影响。
PS:infantile-onsetesotropia
原文:BrJOphthalmol;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