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赵丽伶
功能性腹痛(FAP)在儿童期较为常见,且大多不是疾病引起的,但可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就医。年发表在Archdischild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功能性腹痛的处理方法。
▼什么叫功能性腹痛(FAP)?
“……疼痛发作≥3次、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日常活动、持续时间≥3个月”,复发性腹痛(RAP)在儿科门诊较为常见,发病率约10%-30%,有些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发病高峰年龄为4-6岁和9-11岁,这两个年龄段之外的孩子也常有症状。
功能性腹痛(FAP)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图如下:
目前,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按照罗马标准III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占65%;其次是功能性腹痛(FAP),占35%;FAP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腹型偏头痛发病率较低,这些疾病也有重叠。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须与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器质性疾病相鉴别。在孩子的症状符合典型的功能性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也无特殊提示时,不建议做过多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针对功能性症状的过度检查并不会增加器质性疾病的检出率,反而会增加进一步的焦虑。
▼儿童功能性腹痛(FAP)的处理
充分解释:父母通常认为疼痛是器质性的。如果怀疑腹痛是功能性的,应该在诊断的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并让他们参与处理。随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根据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和发育情况向患者解释FAP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将FAP比喻成“过于敏感的防盗门铃”。正常的防盗门铃只探测人的活动,就像正常的胃肠道只会在大餐后产生饱腹感;但是有些防盗门铃太过敏感,对昆虫或宠物的活动都会发出警报,也就像敏感的胃肠道会对正常的胃肠蠕动产生疼痛感一样。
理解力更强的青少年可能会对“伤害感受器”和“内脏、中枢感觉过敏”等概念接受度更好。
安抚:告诉家长FAP非常常见,长期预后较好,并不会导致严重疾病,这样可以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对FAP的病程影响最大。
分散注意力:一项研究比较了缓解FAP的不同技巧。该研究中,针对孩子腹痛的主诉,家长被培训采取注意、分散注意和不干预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相较于不干预组,注意组的不适主诉显著增加,分散注意组的症状则得到很大缓解。
心理治疗:FAP的心理治疗是证据最充分的。心理治疗旨在减少驱动脑-肠轴的心理因素。近期的文献回顾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术疗法、家庭疗法及其他相似的方法均对缓解腹痛有所帮助。向家长及患者解释心理治疗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依从性。
药物治疗:对于功能性症状尚无有效的药物,我们也应尽量避免药物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法莫替丁(上腹痛)、薄荷油胶囊(IBS)、苯唑替吩(腹型偏头痛)。一些进行了较小规模试验的药物被证明并不能显著缓解或治愈FAP。
针对产生FAP的心理因素,研究者也对精神性药物进行了研究,然而也没有证据支持其疗效,临床症状需警惕潜在的副作用。
饮食治疗:很多家长希望通过避免吃一些事物来减轻症状,但鲜有这方面的证据支持。最近有证据表明口服鼠李糖乳杆菌GG(一天三次)对减少IBS患者症状有轻微的帮助,对FAP则无明显疗效。
避免吃奶酪、巧克力、柑橘类水果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降低腹型偏头痛的发作频率。这是基于酪胺、苯基乙胺、组胺、亚硝酸盐和咖啡因对偏头痛的作用。饮食日记有助于确定加重疼痛的食物。
有研究表明,吃水果的孩子FAP发生率(20%vs40%)更低,且肥胖是疼痛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33.3%vs22.5%)。对于低纤维饮食的IBS儿童来说,增加饮食纤维含量有所帮助。
其他:FAP本身及就医行为常常会影响入学,增加了额外的压力。相较于立即回到正常的学校生活,逐步回归校园生活更可行。
▼儿童功能性腹痛(FAP)的预后
对于FAP的预后,患者和家长可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多数FAP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告知家长这一点可减轻家长对于症状加重的担忧。一项大规模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至36岁),仅有7%的FAP儿童有持续的腹痛症状。
但也有研究表明FAP儿童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一项纳入>位非特异性腹痛儿童的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最后出现克罗恩病的风险是无相关症状孩子的4倍,出现乳糜泻的风险为3倍。如果腹痛持续到成人,常常被归为IBS。总体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儿童结局比表现为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症状儿童稍好一些。
已知延长症状持续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努力找寻方法应对腹痛的患者;因疼痛住院或疼痛评分很高的患者;非胃肠道症状;肥胖。
家庭和医疗机构的互动也会影响结局。在一个涉及23名儿童的研究中,家长拒绝接受心理治疗、咨询的医生≥3个、医院处理措施或缺乏对FAP的心理社会认知,孩子更可能有持续的疼痛症状。
▼小结
处理FAP有赖于采集病史的技巧和体格检查,良好的沟通技能可使临床医生很好的理解孩子的疼痛和疼痛的影响因素,并与患儿的家人分享。大多数孩子都会在某个时间点出现功能性症状,但其发展方向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应对方法和支持网络,取决于家长的行为态度,也取决于临床工作者解释疾病的能力。
如果患者出现新的预警症状,必要时临床工作者应对病情做出重新评估。
资料来源
LKBrown.Practicalmanagementoffunctionalabdominalpaininchildren.ArchDisChild;:–
责任编辑:彭丽盈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