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当幼儿园搞体检,眼科检查结果几乎都不达标。家长非常担心孩子是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眼病。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正常视力范围”家长不必太过焦虑。
每当幼儿园搞体检,就经常有家长忧心地拿着体检结果到门诊咨询,眼科检查结果几乎都不达标。家长们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在不知不觉间患上了眼病。对此,眼科学、视觉发育科学与眼视光学博士后邵立功认为,这样的体检不是最后结论,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认。
孩子有自己的“正常视力范围”
什么孩子自己的“正常视力范围”?比如,4-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做眼健康体检后,视力发育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有的孩子视力是1.0,那说明这是正常的,而有的孩子只有0.6,甚至0.5的视力,这是不是就不正常了呢?其实,我们不能直接下结论,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认,比如要检查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是处于远视还是近视?孩子有没有眼疾问题,比如斜视等。再有就是要看孩子的视觉功能发育得怎么样?
孩子视力发育的4个阶段
婴幼儿视力发育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黑白视觉期,第二个是彩色视觉期,第三个是立体视觉期,第四个是空间视觉期。黑白视觉期一般是0-6个月左右,这时候,孩子视网膜的视杆细胞首先发育,视锥细胞稍晚一些,这时孩子辨别明暗的能力很强,但是对色觉的分辩很差。在6个月-1岁左右,孩子经历了丰富色彩的刺激之后,他的视觉中枢开始加速发育,这个时候,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有了观察边缘性,对比能力也增强了,逐渐向更高层次视觉认知能力发展。再进一步,大约在2-3岁,孩子会产生立体视的感知。如果我们在墙上贴上一个立体的图片,孩子可能不会描述但会伸手去抓。为什么会伸手去抓呢?因为孩子已经有立体感知能力,他想把突出的部分用手抓下来。在3-5岁的时候,孩子会产生空间视觉。什么是空间视觉呢?就是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来描述周围的环境。比如说,孩子看到前面有房子,房子的后面有山,房子周围有篱笆墙,孩子会描述了。
视觉不是眼睛产生的而是大脑
视觉认知,是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能让孩子感知周围的视觉环境,辨析周围视觉环境的真伪。举个例子,比如说,外界事物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吗?实际上,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东西的,眼睛仅仅是一个感受器,接收信号传递给大脑。在孩子的大脑进行学习、记忆、整合和分析归纳,然后才产生视觉,我们也把这称之为脑视觉过程。举个例子,当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亲人,很清晰地看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并没有在看东西,所以我们把看东西的过程称为脑视觉过程,是大脑视觉认知、学习记忆、整合和分析的过程,这也是脑科学理论的一部分。
回复关键词查看看更多精彩文章
说出你的看法~分享你的态度~
——END——
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