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指两眼“视线不正”,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的情况(注意,斜视不是歪头视物,而是双眼的视线不一致)。正常人的两眼视线应该是对应、共轭的(图1),当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此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经过大脑的融像使两眼所见的影像合二为一。
图1正常人视物时双眼注视同一目标斜视时双眼不能注视同一物体。斜视的病人看东西时,一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正常眼),斜视眼则成像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双眼视网膜成像的位置不对应。此时会出现复像(患者会把一个物体看成是2个)或者一眼看到的影像受到抑制——视觉抑制,大脑只接受正常眼传递来的影像,斜视眼传递到大脑的影像被抑制了。
无论复像或者视觉抑制都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与立体感,甚至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内斜视内斜视就是一般俗称的“斗鸡眼”,斜视眼的视线向内偏斜(图2)。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即是:内斜视是由调节异常造成的,处理了调节问题后就可以矫正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会聚与调节比率(AC/A);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AC/A无关,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图2内斜视
外斜视外斜视,斜视眼的视线向外偏斜(图3,即是:一眼看左,一眼看右),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即是:有时表现为斜视,有时表现为正位眼)患者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时间眼位可由大脑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尔疲劳或融像不能代偿时才表现外斜。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常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有可能由偶尔出现外斜视的情况变成持续的外斜视,即: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斜视持续表现)。
图3外斜视
斜视的治疗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调节性内斜视可以通过戴上适当的远视镜或双光镜来矫正;如果还同时伴有弱视,则可同时做弱视训练。其他类型的斜视常常需要手术。
手术疗法:是以手术的方法调整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改变眼外肌作用于眼球的力量,使眼位趋于正常。
隐斜视隐斜视是指双眼同时视物时,眼位正常;但当融像被打破时(比如遮盖一眼),双眼的视线不再能注视同一个物体的情况(图4、图5)。
图4内隐斜
图5外隐斜
隐斜视的特征是双眼同时视物时,没有斜视。但大脑需要使用视觉中枢的“融合力量”来使保持注视同一物体的状态,当视觉中枢的融合能力下降或不能代偿时,就会出现眼睛酸胀不适等视觉疲劳的临床表现。
严重的隐斜视也会逐渐变为斜视。
隐斜视的治疗隐斜视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配镜方案和视觉训练就可以治疗。
一些比较大的隐斜视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仍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也需要手术治疗。
验光时要查眼位以发现是否有斜视或隐斜视,以做相应的处理。
华锐视光借鉴美国“运动视觉”理论及诺贝尔医学奖“眼球运动可以增强视觉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视觉质量”的研究成果,研发的“华锐视觉唤醒体系”,针对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近视、弱视、散光和斜视,以及成人中出现的眼干、眼涩、视力模糊等症状均能以独特的纯物理训练方法实现改善及解决视力问题的目标。公司的特色项目为散光、斜弱视的康复,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用纯物理的保健方法解决视力难题。
跟腱炎是什么怎么来的呢骨结核怎么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