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自今年9月开学以来已陆续去到北京市各区多所中小学校,为学生开展了校园视力筛查工作。随着筛查工作的推进,学生及家长都已经通过《中小学视力筛查告知书》自主查询了视力结果。
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既然定期组织了视力筛查,那就没有必要再去专业的眼科做详细复查了吧?
真的是这样吗?本期为大家详细解读。
01
校筛不能作为真实视力的评判标准
进校视力筛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会受到环境因素以及设备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进行医学散瞳验光,也无法测量眼轴长度,只能检查学生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电脑验光度数等视力基础数据,并不能真正全面掌握孩子的视觉健康状况。
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全面的视力健康状况,只能通过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一个详细全面的视力检查才能实现,并及早发现问题、有效干预,做到科学防控近视。
02
详细复查很重要
专业的眼科门诊会对眼睛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验光度数、测量眼轴、眼位、角膜曲率、调节力、视功能,双眼调节平衡等。
有时视力下降不仅仅是因为近视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视疲劳、斜视、弱视或者先天性白内障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在学校经过初步筛查后,如果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屈光异常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由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一个全面的眼部检查以进一步确认孩子的视觉状况。
03
不同年龄段需做哪些检查
3-6岁:眼部生物测量
3-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一切有画面的电子产品,这些近距离观看电子产品都会导致孩子的视力发育受阻。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视力都能发育到1.0,但是从每年卫健委发布的近视数据看,目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会出现近视、弱视等视力问题。
3-6岁的孩子已经能够配合常规仪器检查以及辨认E字视力表,此时要为孩子进行眼部生物测量检查,了解孩子的眼轴长度及各项眼部生理指标,这些都是判断儿童远视储备量的依据。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从而更好的推算出儿童的近视发展速度。
7-12岁:视功能检查
我们认为,孩子普遍在9岁时,视力就应该发育完全达到2.0,但是读屏时代,孩子的视力还没发育完全,就已经开始减退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6岁时,远视储备就呈现负值开始近视了。
学龄儿童在出现视力异常或者出现视疲劳症状时,需要进行视功能的检查。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儿童双眼的协同能力,分析视力异常的原因,很多视觉异常可以通过专业的视功能训练得以改善。
学龄前儿童如果想检测真实的近视度数或远视储备,可以散瞳。
13-18岁:眼底检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课程越来越多,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如果不注意健康用眼,视力将会越来越糟。
对于已经发展成为中、高度近视的孩子,为了排除眼底病变的可能,需进行眼底检查,一旦发现眼底异常,就要及时治疗。
所以对于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一套全面的屈光检查和近视防控手段是必要的防护措施,仅凭学校筛查用到的视力表检查、普通验光配镜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04
公益复查提示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将继续落实好中小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孩子们可凭借学校下发的纸质版筛查告知书(具体告知书内容参考下图,可单击放大浏览▼)预约任意一家公益护眼基地进行一次免费公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