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的咖提那衣仪式结束,我们开始托钵接受供养,那是一个常见的大布施的场面,长长的托钵缓慢行进的僧人,旁边便是,同样长长的供养食物的傣族汉族信众。我们都没有斜视,只是在接受,边行进边接受。但走到一个信众旁边时,她抱着的小姑娘,给我钵盖里,放了一块儿小小的糖果。那个糖果是那么小巧精致,精致到,在我没有改变目不斜视双眼的情况下,忍不住,用手,轻轻触碰了一下,拿起来,轻微的捏了捏。我能听到小姑娘和母亲发出略微开心的笑声。一个小孩子,给僧人的钵盖中,放入了一个小巧的食物。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抬头。我也突然意识到,一个从小就这样跟随父母布施的孩子,她看着眼前披着这样袈裟的出家人,这些人目不斜视的收摄根门走过,如此恭敬他们,布施他们,这本身就是非常巨大的在心中的一种烙印,一种教育。
信众们走了,就像无数次他们走了散了那样。她们依然每天会再次来布施,僧团、僧人、隐士、出家人,在他们的心中,是有某种形象的,是有某种距离的,同时,又是信众心里的某种依靠。
那天,我没有看她,没有对她们笑,但眼角的余光,大概大概,我知道,那是一对母女,大概大概,我们哪怕是看出去,望出去,知道那是一个女性,一个男性,停留在那里,就足矣了。那,就是世界的某种边界。但我心里微笑了,我的心里,感动了。但我不知道她有怎样的脸庞。这些年来,我没有看很多,给我东西人的脸。但我知道,他们受益很多。那是许许多多的母女、父子、孩子、老人、许许多多的,众生。
佛陀发现,只要我们在“里面”,他能够帮到我们的,是非常有限的。只要我们在“里面”,没有从中解脱出来,因为无明,因为愚痴,我们自己就将会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这生命,起源于我们过去造的业,我们无法逃脱且会承受我们过去造下的善业与恶业。业如影随形。只要没有解脱,佛陀能够帮我们的,非常有限。
那佛陀的慈悲体现在哪里?圣弟子及僧团们的慈悲,体现在哪里?你供养他食物,他连瞅都不瞅一下我们,好歹给我们一个笑脸啊,然而,他就那样径直的,头也不回的,走过。这些僧人,佛陀的弟子,一点也不慈悲。
那些解脱了的人,他们自私吗?我们这样踏上一条解脱的道路,自私否?阿拉汉自私吗?佛陀为什么不和我们长相厮守?佛陀为什么,不慈悲的,每天就陪着我们,听我们诉苦,在我们需要他时,突然显现一下?
法的定则,就决定了,即使佛陀本人,他也无法逃脱自己造下的善业恶业所带来的果报。佛陀会生病,佛陀会流汗,佛陀不是每天飞来飞去。佛陀不是超人,佛陀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实和真实的佛陀,是有很大差距的。佛陀的伟大是因为,佛陀发现了法的运作,心的定律,业的运作,整个存在界的一切,解脱的道路,可以不死的方法。这是佛陀发现的---法。佛陀,是觉悟了的,一个众生。
法的定则就决定了,解脱之后,般涅槃之后,这个众生就彻底的,不会在轮回中有任何形式的生命了。有时候我们对佛陀,对菩萨,会在哪里哪里依然看着我们,那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凡夫对苦及了苦的一厢情愿,会创造出新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会有悖于佛陀的真正教法。我们还希望依靠外在,而不是践行佛陀教给我们的法,我们依然,有所求。很多人在以自己的智慧期待和想象佛陀,而不是真正去了解佛教。当然,每当有误会时,僧人去答疑解惑的机会,也便出现了。
面对僧团,我们升起恭敬,布施他们食物,粗浅的层面,我们便是这样帮助自己的,僧人的出现,就已经是慈悲,他们如露珠般,划过荷叶,他们目不斜视,他们没有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对我们笑,但,他们展现出来的,那种面对世间的态度,其实,就已经是给我们,最好最生动的教育。沙利子尊者遇到佛陀之前,就是因为看到Assaji尊者,最早证悟的五比库之一,在城里托钵时,那充满威仪的举止。就这样而已,这样的一个邂逅,这样的一个,只是看到一个杂乱人流中,威仪具足的托钵僧人,而升起的信心。那是多么充满慈悲的行走。如何是利益众生?就在那一刻,包括我们现在听闻到的佛法,有绵延多年的佛教,想想看,和那位尊者缓慢庄严的行走,行走而已,有多么巨大的关系。那印在我们心里的那个力量,那对我们的生命,有怎样的影响?
佛陀说「诸比库,一切在燃烧」,然后说眼、色尘、眼识、眼触及眼触生受,接著对耳、鼻、舌、身、意给予同样的解释。这如何是一切?六内六外十二处、六识、六触及三种受就是一切。除了这些之外,生命之中再无他物。请尝试想一想,在生命当中是否有什么东西不需要依靠眼、耳、鼻、舌、身、意六处?有没有?没有。我们在进行佛法禅修时,这点变得非常明显。对于许多人,这是初步的智慧,是一种开显:那就是除了通过六处识知的法之外,在生命之中再无他物。明白了这点,我们豁然醒悟生命中没有什么东西,只有目标撞击我们的六内处:色尘撞击眼处;声尘撞击耳处;香尘撞击鼻处;味尘撞击舌处;触尘撞击身处;受、想、行、识(法尘)撞击意处。这就是一切,在一切时候发生的一切。它不曾停止:永远都有个识在识知目标。即使是最深的定力也无法不专注于某个目标而存在。在证悟涅槃时,也有缘取涅槃为目标的清晰心识。每个众生,都只体验着自己的世界而已,承担着过去的,然后在造下新的。一厢情愿的拯救世界,拯救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都不是佛陀教法的核心。能够升起拯救众生的心是好的,是非常巨大的慈悲。但真正拯救他们,彻底的拯救他们,始于我们,亲自开始专注一个呼吸,内心升起一个,因实践佛法而带来的不同。每一个呼吸,我们就在拯救我们自己这个众生,并同时,无形的利益着看到看不到的众生。这是最伟大的拯救。我们说拯救地球,拯救世间,前提是,我们知道世界的起源,何为世界,何为每个众生体验着的世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拯救他们,我们可以怎样拯救他们,可以达成怎样的效果。佛法,它总有一个超过我们凡夫认知的切入点。命运每一刹那的波动,导向不同的结局,在当下,我们怎样可以操作。众生对“世界”这个概念的偏差认知,导致他们的好心,却不一定有他们如愿以偿的结果。这个世界,不是靠一厢情愿运作的。佛陀怎么帮我们?他告诉我们,只要依照方法去实践,我们就可以自己从这轮回中,解脱出来。很大程度上我们救不了其它众生,我们解脱了,也就解脱了。这不叫自私,这叫真正的对佛陀最大的礼敬。我们获益了,其他众生就有可能跟着我们同样获益。这个身念处,这个四念处的修行,是最慈悲的举动。无论怎样拯救,轮回永远会有,但,也永远会有佛陀,持续的出世。只是现在遇到了,遇到了这尊佛的教法时期,就是最大的机遇,抓住这个机会提升自己,就是最大的慈悲。每一尊佛陀出现,天界解脱的天人非常多。在人间,真正拯救众生最持恒且最真实的,就是一直有僧团住世,他们,佛陀的弟子,才是真正把这个解脱的法,尽量流传的久一些,更久一些的人。他们自己在实践解脱的法,他们也教导,解脱之法。因为,我们都无法救对方,我们最多,把解脱的法,拿给和我们有缘的人看。比如,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我们想要看到的众生看。他要真正救自己,也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去精进的修行。就好像无数次菩萨道时,菩萨带着国王大臣和民众们,一起去到喜马拉雅山,教他们禅定,教他们各种善法,每个人都要自己去修。等到最后一生,那些过去跟着菩萨一起修行过的因缘,又有机会聚在一起,再次听闻成佛之后的,佛法。证悟涅槃后,我们不会与佛陀相会,没有一大堆漏尽的圣者在哪里哪里等着我们。一切疑惑度脱之后,就是至上的寂静。轮回本身是病,五取蕴就是苦。解脱是这一切,苦的止息。真正需要拯救的,是无明,而不是世界。素食拯救不了世界,酵素拯救不了世界,怎样怎样吃,拯救不了世界。从中跳出来,没有世界,值得忧虑,需要拯救。如果我们认为世界那么乱,那么多苦难,那就请记住,佛陀、阿拉汉、圣弟子们,已经解脱了。世界在他们那里,从来没有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莫要以我们短暂的,在生命里感受到的因福报,因善业带来的那一点点好,产生的执着放不下,进而引申的认知,来揣度解脱后的境界。我们有责任,把真正佛陀发现并揭示的解脱之道,分享给更多的明眼之人。并以众生最能够听得懂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剩下的,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因相信而看见的,毕竟是少数(一)
阿拉汉是自了汉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