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斜视的定义
隐斜视(heterophoria):又称隐性斜视、潜伏性斜视、抑制性斜视等,即眼位有偏斜,但由于有良好的融合功能的控制而仍能维持双眼单视,在融合功能受到干扰时就会出现偏斜,这种潜在的偏斜称为隐斜。隐斜者有单一视,但眼位有偏斜倾向。隐斜和显斜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多数显斜病例是由隐斜视发展而来的。在间歇性斜视患者中,当融合功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可表现出来隐斜,而当融合功能失去作用时,则表现出来显斜。绝对的正视位约占10%,而90%的人有水平斜视或者其他类型的斜视。因此,Duke-Elder曾右隐斜是“正常的”,而正视眼是“异常”之说。很多学者当时认定:内隐斜1~4△,外隐斜1△,上隐斜0.5△以内是正常的。Cuibor主张:在5m远注视时,内隐斜2△,外隐斜2△,上隐斜1△;在33cm注视时,内隐斜5△,外隐斜6△,上隐斜1△可以归属于正常范围内。国内学者对名正常视力的青少年作内外隐斜测定,对其中名作了上隐斜测定,结果:看远隐斜范围为内隐斜2.6△,外隐斜1.7△,看近隐斜范围为内隐斜0.9△,外隐斜9.5△,看远有少许内隐斜,在3△以内,而看近时则以外隐斜居多,一般不超过9△,上隐斜在1△以下者,占98%,可见一般患者都没有垂直隐斜位。
(二)造成隐斜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隐斜视的病因及主要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一直被认为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或称静力学因素
眼球位置和它的灵活转动与眼球的附属器(眼睑、结膜、眼外肌、肌鞘、韧带、眼眶内组织及眼球、眼眶的形态)之间的解剖关系密切,绝对的两侧对称和正视眼是不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外肌和韧带的弹性减弱及进行性共济失调,再有黄斑中心凹位置异常所造成的k角都可以使双眼视轴维持平行发生一定困难.这些单纯解剖因素异常所致的隐斜,称为解剖性隐斜视(disseciticheterophoria)或静态性隐斜视(staticheterophoria)。这种隐斜视可为共同性、也可为非共同性隐斜视,在各个不同注视方向,隐斜的程度也可能不一致。
2.调节因素或称屈光因素、动力学因素
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的隐斜视称为调节性隐斜视(ac白癜风的治疗秘方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