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子就能治疗远视、散光和斜视?
一些家长认为,远视、散光患儿戴上眼镜能看清了,以调节性斜视为主的斜视患儿眼位正了,就算是治疗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诱发远视、散光、斜视形成的病灶依然存在,患儿摘了眼镜依然看不清、看东西重影、眼位依然是斜的。就好比瘸腿的人配了拐杖,是能正常走路了,可腿还是瘸的。因此,配镜只具有矫正效果,并无治疗效果。
事实上,家长首先选择配镜的主因之一是性价比高,既然孩子带镜能看清,就先凑合了。可问题是,弱视、远视、散光及斜视这类小儿眼科疾病和生长发育存在紧密联系,其典型特点是,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视力及屈光度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浮动变化中。要么升、要么降,很少有一成不变者。据平均统计,散光、远视患儿平均4、5个多月就得换个镜子,按照一副镜子一千多(医院的黑心价格),这一年就是接近元,两年就是,三年就是...更重要的是,这样配镜得配到什么时候呢...有时候,省钱就是费钱,治病不治本就意味着得一直折腾。
斜视矫正手术能治愈斜视?
从科学原理角度讲,斜视矫正手术和戴眼镜一样,都属于治标不治本。其中,过矫、复发是斜视手术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过矫
杨村的一个母亲曾表示,孩子本来是外斜视,天津医院做完后反而成内斜视,现在看起来跟斗鸡眼一样,还不如以前呢。孩子他爸当时哭了。现在正发愁该怎么办,还要不要做第二次...
何琪医生的QQ群()里一个母亲曾反映,当孩子被诊断为斜视后,就听从医生做了斜视手术。可做完之后,孩子眼位还是斜的。拿出以前照片对比一下,发现孩子的斜视以前不明显,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可做完手术之后,反而一眼就看得出是斜视。这个母亲越看心里越堵得慌,并表示,“...我就是叫医院给忽悠了...孩子罪也受了、钱我也花了,到了今天这个情况,我真的接受不了...”
二、复发
霸县的一个小孩15岁,左眼裸视0.3、右眼0.1,麻痹性外斜。孩子妈妈表示,医院建议做斜视矫正手术,但妈妈担心给孩子做坏了。可这个小孩却嚷嚷到,“不是怕做坏了,我眼斜是因为视力不好,做正了也还得斜...”。
或许,这个病得谁身上,谁心里最清楚怎么回事,至少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病灶未除、必然复发”...只不过,这个孩子理解的太晚了..
坚持视觉训练就能治愈弱视?
有家长曾问,既然弱视形成和大脑视觉功能发育被抑制有关,每天坚持视觉训练,不就能促进大脑视觉功能发育并治好弱视吗?
的确,“用进废退”是公认的科学结论。但何琪医生的长期临床研究表示,弱视形成的根源并不在于视网膜所接受的光学刺激是否充分,而是大脑视觉神经功能巩固机制出了问题。举例来说:
如果一个孩子肠胃消化功能差,即便父母喂再多的营养品,孩子不仅会表现出挑食,而且即便被逼着吃下去,身体吸收不了这些营养,结果一样会身体素质差。也就是说,很多孩子身体差,不是父母提供的营养不好,而是孩子身体吸收营养机制出了问题。
同理,弱视也是如此。弱视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视网膜所接收的光学刺激是否充分,而是由于大脑视觉神经受损,导致巩固机制出了问题。即便弱视儿童每天接受十多个小时的光学刺激,但受损的大脑视觉中枢无法正常地接收及处理这些光学刺激信号,而是就好比那些没能吸收的营养,大部分都流失掉了。
有家长会疑问,孩子通过视觉训练的确提升了视力,这又是怎么回事?
基于“用进废退”机制的视觉训练,虽然能强制性提升视觉功能,但由于弱视患儿由于大脑视觉神经巩固能力差,往往会出现,“短期内提升显著,但随后出现视力下降等反复现象”这类常见现象。就好比一个“豆腐渣”的大楼。虽然快速建立起来了,但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另外,眼科界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一方面,根据国内追踪调查,视觉训练治疗弱视的复发率高达55%-90%左右,而高复发率又意味着治疗技术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隐患,就好比手术矫正斜视、化疗治癌症等;另一方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小儿眼科主任Repka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虽然弱视患儿通过视觉训练提升了视力,但阅读能力、阅读流利性、阅读准确性等实际用眼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意味着视觉训练治疗弱视可能存在某种缺陷。
我们建议家长要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