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近视
屈光性性近视眼应指轴长不变(或在正常范围内),而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所引起的近视眼。
1按照屈光成分分
(1)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2)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前面或晶状体表面的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短,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
(3)指数性近视:指由于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的增高,屈光力增加,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
2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
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度)-6.00D(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3按屈光特性分1、弯曲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2、轴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3、指数性近视,是由屈光媒质指数过高所致。
4、位置性近视,是由眼球内某屈光媒质位置前移(多为晶状体)可引起近视,这种较少见。
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医院说近视除了看不清东西外还存在其它的危害,如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所以近视的危害不容忽视的,一定要引起注意。
4屈光性近视眼学说概述轴性学说指眼轴延长是近视眼的本质,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便是眼轴伸长的过程。近视眼是由于眼轴延长所致。
轴性学说的依据是:①活体及离体近视眼球轴长测定均相应延长;②眼底可见弧形斑等器质性改变;⑧屈光度加深及视力下降一般均进行性发展;④动物实验结果,⑤调节功能改变在近视眼(包括在早期阶段)表现不明显。某些学者不仅认为近视眼是轴性的;而且把这类近视眼称之为“轴性近视眼”。
如前所述,近视眼是由于眼轴延长所致。最早的报告见于Morgagni()。TpoH分虽然近视眼的轴性学说一开始就有解剖学的证据,但早年即有人持不伺意见。尽管承认高度近视H艮中轴长确具重要作用,然而近视眼在性质上还应注意存在有以下两种主要情况:其一为人眼有多种屈光成分,轴长是因素之一,但决定最终屈光状态是由各屈光成分关系组合的情况所决定,主要受结构形态及位置的影响。其二为屈光性能的变化,如晶状体屈光力的作用。屈光性近视眼起核心作用的屈光成分是晶状体,其作用机制是调节。
Steiger认为轴性学说不能用来解释所有的近视眼现象。每一屈光成分都有一定的可变范围,如角膜屈光力可在38.O~48.0D之间,人眼最后屈光状态决定于角膜与轴长的组合情况。近视眼的轴长不一定都属病理值,调节在近视眼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也时有出现。“屈光性近视眼”的理论基础是调节机制,并取得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资料的证实。视近活动中晶状体有明显的功能一结构改变,用调节性近视眼学说能很好解释大量的近视现象,其逻辑推理很易被人们接受。日本眼科学会曾讨论指出,后天性近视眼系因近业→持续调节→睫状肌紧张性增强→晶状体屈光力增加所致。佐藤通更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经过长期研究,坚持认为中度以下的近视眼为后天过度近业、持续调节、睫状肌紧张、晶状体屈光力增加引起,是一种长期适应性结果,坚决否定轴性学说。
严格说来,屈光性(或光折)性近视眼应指轴长不变(或在正常范围内),而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所引起的近视眼,其实质是强调环境因素的作用。
5假性近视学说在我国,长期以来不仅确认屈光性近视眼的存在,而且还把其看作是近视眼的主流,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并设计一种独特的“假性近视”学说。主要依据为:①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可出现近视;②眼部滴用阿托品类药物视力可能改善;③近距离工作者近视患病率明显增高;④采取某些放松调节的措施(如雾视法等)可使视力上升等。从而把调节看成是近视眼形成的唯一(或最重要)因素,把视近负荷增加诱发的近视眼等同于调节性或屈光性近视眼,不仅是青少年近视眼,而且包括所有近视眼部经历假性→半真半假(混合)性→真性近视眼的过程,即功能性近视眼逐步过度到器质性近视眼。近视屈光程度亦相应由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眼是可逆的(至少在假性、半真半假性阶段),从而在一定时期中是可防、可治的。
6近视危害危害1导致并发症:得了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度数会不断加深,最终成为高度近视,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并发症、甚至失明。
危害2危害身心健康:由于孩子近视,多种体育活动无法参加,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发育,致使孩子体质虚弱多病,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危害3生活质量低下:由于孩子近视,日常生活极其不便,例如:交际、旅游外出、参加娱乐活动都有很多困难,由此产生心理障碍,致使生活质量低下。
危害4容易受损伤:孩子得了近视配戴眼镜后,由于儿童活泼好动,若不慎受撞击破碎,轻者眼睛被扎伤,重者导致失明。
危害5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得了近视不配戴眼镜看不清字,配戴了眼镜后容易造成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使学习成绩下降。
危害6影响孩子前途:孩子得了近视,升学选择专业和就业有很大限制,前途受到极大影响。
危害7遗传后代: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由于后天因素得的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也将遗传后代。
轴性近视
轴性近视就是真性近视。通俗一点说,是眼睛看近清楚,而看远不清楚的种状态,即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儿童和青少年正在学校学习,读书、写字等近工作的时间较长,看近处物体,眼睛要使用调节功能,也就是眼睛里的睫状肌要收缩,长时间的近工作或不正当的过度使用眼睛,如看小说,打电子游戏机、看电视等可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看远时本应松弛,这时也就松弛不了,一直看近状态,若眼底没发生病理改变的,称假性近视,也称调节性近视;若眼底发生病理改变,称真性近视。
1分类
轴性近视一般分为两种:1.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痉挛导致晶状体不能舒张,晶状体的屈光度比正常人高,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眼轴没有增长。
2.真性近视。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视网膜后移,经过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只能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一般早期近视多由于假性近视引起,然后向轴性近视发展。两个阶段中两种近视可能是混合存在的。要证明是假性近视或者是轴性近视,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看视力能不能恢复到正常。能恢复就是假性近视。
2危害轴性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近视随年龄的增长,度数逐年加深.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少数轴性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外(也称为病理近视).一旦形成高度近视,眼睛很容易发展成病理性近视,眼底发生病理改变,几乎为不可逆的病变.一般有遗传因素的高度近视患者在成年以后,近视也是不短加深的,而且很多可以发展成病理性的.
轴性高度近视患者,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眼底检查常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色素减少,脉络膜萎缩,其小血管网消失,大血管可以透见,使眼底显现出红褐色相间的粗大条纹状,称豹纹状眼底。在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
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当近视发生到这样的程度,眼球的后极部扩张,视网膜周边发生囊样变性,发生可怕的视网膜脱离.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
3预防1、一旦发现近视,首先到正规专科眼科门诊检查,经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16岁下需要麻痹睫状肌后验光检查,确定真正屈光状态情况。
2、根据屈光情况,酌情选择治疗方法。
3、定期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纠正不正确读写姿势。
4、注意平时身体锻炼,多作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特别要注意的是高度近视要避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5、要做到二要二不要:
二要是:(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2)连续看书或看电视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
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弱及阳光直射下看书写字,桌面上的照明,最好不低于75呎烛光。(2)不要躺在床上及走路或乘车时阅读。
4原因1、睡眠不足
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2、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现在的生活空间太狭小,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在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的时候很多,而孩子的眼睛适应性是很强的,它会自己调节去适应这个近距离。而且,在屋里的时候多了,看电视、玩电脑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如果再不注意距离、姿势,很容易让眼睛过度疲劳。
在户外,物体再怎么近,也要比屋里远。有研究证明,常在户外运动的孩子比不常出门的孩子更少患近视。
3、长时间玩iphone、ipad
孩子们的眼球发育还未定型,特别是三四岁的小孩子,眼球本身就没有发育完全,眼睛还处于远视状态。有的孩子长时间拿着iPad近距离玩《愤怒的小鸟》这样需要精确度的游戏,他会不由自主地调整眼睛的焦点,集合两眼视力盯着屏幕,此时睫状肌和内直肌都处于紧张状态,若是没有及时得到放松,容易造成调节痉挛,出现假性近视。一旦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干预就很容易变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另一方面,由于内直肌集合过度,可能形成“斗鸡眼”,若是没有及时得到改善,看物体就会一个变成俩,形成复视。
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之高令人担忧。
如何保护视力
一、光线需充足,反光要避免
舒适的光线,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信息,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平常看书的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二、连续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青少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几个小时不休息,有的学生甚至到深夜才睡觉,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使眼睛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调节性(或称功能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而且还会使眼外肌对眼球壁的巩膜组织产生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因此,学生看书学习每隔50分钟休息片刻为宜。
三、坐姿要端正,距离适中
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更不能躺在床上,侧着身看书。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30—35厘米,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掌——大约10厘米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45度。如书本水平放在桌面上,看书时就要向前稍低头,这样就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加重眼睛负担2—3倍,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和颈背的疲劳,而不自觉的向前倾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视力下降。
四、少看电视,少用电脑
尽量减少与对人眼产生辐射的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器设备的接触,因为,显像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
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原因就在于视网膜和黄斑部的功能受到了损害。
五、睡眠要充足,注意用眼卫生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眼酸痛等结膜、角膜炎症。应尽量避免风沙、烟尘、紫外线、红外线、化学物品、医药用品等对眼睛的伤害。个人卫生要保持清洁,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尽量不用他人物品,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
六、在行车或走路时不能看书
有的青少年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晃动,身体在摇晃,眼睛与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有可能引起近视。
七、多做眼保健操,进行户外运动
做眼保健操是我国中小学校重视眼保健工作的具体体现,通过按摩眼部周围各穴位和肌肉,刺激神经末梢,增加眼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眼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此外,多接触青山绿水等大自然景物,也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八、注意饮食结构,营养摄取应均衡
营养摄取要均衡,偏食或过多摄入糖和蛋白质,从而缺乏如锌、钙、铬等微量元素,都不利于视力健康。预防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肝脏、鱼等食品。
遗传因素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遗传性近视;但也有的表现不完全。
预防和治疗先天近视虽然有遗传性近视因素,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仍然能保持孩子健康的视力。中医提倡“后天养先天”,认为近视散光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锻炼、治疗等后天调养,达到弥补遗传因素,恢复健康视力的目的。父母们在饮食方面应尽量让儿童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B1、B2、C及E的食品。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蛋、奶、鱼、肉、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要预防后天近视,还需要注意改善视觉环境、教室采光标准化、窗户透光面积与教室之比不低于1:6、黑板无反光、养成良好写作姿势、作业40-50分钟应该休息远眺、做眼保健操、不在走路、乘车、躺卧和阳光直射下或暗光下阅读、写字等。还应减少学生作业,增加户外活动,这样既可增强体质又可防治近视。
如果发现儿童有近视的迹象,医院检查,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眼镜。另外,必须注意眼镜是医疗用品而不是一般商品,质量优劣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到专科眼科门诊验光配镜。
专家最后指出,由于儿童自我控制意识不强,家长及老师要帮助儿童爱护眼睛,如果作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门诊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3检查“全国有万低视力患者,其中80%的人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来避免视力降低的。”正是由于很多有高度近视遗传的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错过了最佳的视力矫正年龄,最终造成弱视。
近视人群中,约有20%是遗传性的,如果家中有人患遗传性近视,那么从孩子出生就要开始注意观察,可先查看孩子是否有斜视等症状,孩子到1岁时,医院进行婴儿视力检查,一般在孩子3岁时就能查出近视度数。
临床上经常遇到3岁的小孩近视三四百度,这些孩子必须立即进行视力矫正,治疗后配戴眼镜,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孩子的眼睛发育。因为眼睛如果长期无法清晰视物,孩子就会慢慢拒绝用眼,及时给孩子治疗后配戴眼镜是为了让他们能正常用眼,这样孩子的眼睛才能正常发育。如果没有及时矫正,这些有高度近视遗传的孩子6岁前一般就会弱视,并有可能出现视网膜神经萎缩、白内障等高度近视并发症。